reloaded 发表于 2011-4-25 23:54:41

可能是我看过的最好笑的评测文章了,关于我国特色的hifi市场的山寨发烧

http://www.soomal.com/bbs/10100001198.htm

拆穿假发烧音乐和伪发烧友的那层遮羞布(转贴)唐蕊、苏云、张芯、婷婷、黄琬婷、杨蔓、汤子星、陈影、梁辉、肖淑平、雨天、金美熙、李雪、张瑜、可佳、李雨寿、王远、岳薇、彭芳、雪儿、吉培、杨秋、黄韵、师雅、陈洁丽、朱容蝶、唐彪、红英、廖芳、杜岩、彭柯、刘亮鹭、梦雨、晓艺、彤菲、曾子、秦齐悦、 雯靖、李贤、江雪、任雪晨、赵鹏、王量、童丽、姜苏、张炜、王利滨、张濛、赵蓉、李燕君、恬恬……

请原谅我上来就列了一堆读起来比较农转非或者洋转中的人名,你们都不太清楚这些名字意味着什么吧,请让我来告诉你,就像告诉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这些人都是歌手,内地的歌手,都出过唱片,有些出过不止一张。你说这些人怎么没听说过呢?又是你们60 年代生人喜欢的那些吧?我们60年代生人起的名字都是“张立宪”“张小强”这样的风格,一点都不琼瑶。这些人都是眼前的歌手,二十多岁,风华正茂,似水流年……如果我还有耐心的话,这些名字我可以凑一百个,弄一个百名歌星阵容。

你说中国流行音乐不景气,我看未必,很景气,枝繁叶茂、五谷丰登的。而且我再告诉你,这些歌手出版的唱片在市场上都挣钱,你信么?爱信不信爱立信。

你知道不知道其实一点也不重要,你想想,你都不知道这些人,人家的唱片都挣钱了,而你知道的那些歌手,他们的唱片却不挣钱,有点像摄影技术里的“倒易律失效”吧?其实不是失效,是中国的唱片市场都很变态。

我给这些歌手起一个名字:“发骚歌手。”就是这些人专门出版发烧唱片的。说到发烧唱片,我觉得很有意思,以我不太擅长的音响发烧常识来判断,我的概念是,没有任何一张唱片是冲着发烧效果录制的,发烧友为了测试音响效果,可能会拿一些比较特殊的唱片测试硬件 器材,来判断器材的优劣,如果能成为试金石,就是发烧唱片。如果说一张唱片在进棚之前就冲着发烧去的,那是违背音乐本性的。但是,中国这类发烧唱片非常多,都是冲着发烧去录制的,听起来很滑稽对不?

前面列举的发烧歌手录制的唱片都是在广州地区的发行公司发行,也就是说,在全球唱片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在我国广州,唱片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006年夏天,我去广州采访了几个做发烧唱片的人,当时想写篇采访,后来没写。采访中我了解到,广州人民之所以 发烧,是因为数字化的烧录把他们烧坏了,逼着他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出口,于是选定了发烧唱片。一些唱片公司老板给了我一堆发烧唱片,我回家听了听,以我的耳朵判断,跟发烧没关系,糊弄一下出租司机还可以。而这些唱片的多数消费者恰恰是开车族,汽车音响的品质 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你想想这些唱片能发烧么?

但,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企划,这类打着发烧旗号的唱片,成本不高,但是价位非常高,在市场上的价格都在30-50元左右,能卖掉1万张就挣钱了。而且,这些歌手名字对盗版商毫无诱惑力,因此没有盗版,卖一张赚一张,而且他们还特怕宣传,一宣传就有可能有盗版,干脆连宣传推广费用都省下了。在一个数字化的年代,居然还有这么一片净土,这就是聪明的广东人民。



你又会说,谁会买这些唱片呢?当然,作为有文化、有品位、很文学、很文艺、小资、白领的你,你肯定不会买这些唱片,当然您可能是个S.H.E.或者“信乐团”另一类垃圾爱好者,并且消费着主流垃圾文化。但你不知道,还有另一部分人同样在消费者所谓的发烧唱 片——比如一些开车族,或者广州海印城里卖水货发烧器材的小老板以及与之相关的那些有钱不知道怎么听音乐非要鼓捣一套高级发烧音响骚包的人们,他们是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你真让他们听一首卡拉扬指挥的曲子未必能接受,但是听一首貌似很发烧但却是个无名之辈翻 唱的流行歌曲,他们却很享受。对了,这些发烧唱片里面的曲目99%都是翻唱的经典老歌,从80年代的流行歌曲到样板戏,从美国乡村歌曲到中国传统民歌,只要好听的,拿来就唱,只要到著作权协会交上几百块钱,就齐活了,几乎没什么词曲创作的成本。而且歌曲很 好听,那些没有听过原唱的人,一听都能喜欢。

这样的企划是不是很牛博网他弟弟——牛博伊?

其实我不感兴趣这些唱片里面的内容,能把我的耳朵骗过去的唱片,一般不多,我感兴趣的是弦外之音,在浏览了众多伪发烧唱片之后,我对企划文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哥们以前做过企划,所以对各种文案说明都非常好奇,我买一瓶药都会把药品说明书看上好几遍,去药 店里不买药总会趴在玻璃柜台上看那些夹在玻璃板底下的各种药品说明书。我去唱片店浏览唱片的时候也会看唱片封面上的各种蛊惑文字,比如,几年前没几个中国人知道Chet Baker是谁,盗版商想盗版这个家伙的唱片,怕没人买,可是这个人确实很牛啊,他就是文化界的余秋雨、骗子界的史玉柱啊。后来村上春树老师拯救了盗版商,村上老师总在小说里提到这个人的名字,然后盗版商在斑驳的唱片封面上写下这么一句话:“村上春树最喜 欢的爵士音乐家。”然后这唱片就好卖了。我曾经带着一个小资买唱片,其实丫根本不喜欢爵士乐,顶多也就听听理查·马克斯的《左等右等》(Right Here Waiting,Left Here Waiting)。但是一行字改变了她的品位,让她认识了Chet Baker。可见,企划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工作,和拯救大兵瑞恩一样。


我对这堆烂发烧唱片感兴趣的也恰恰是企划文字。这篇博客的标题叫“栗子味儿的老倭瓜”,有人要是不明白的话,去听听侯宝林老师的相声,就是3分钱一斤的老倭瓜,叫卖的时候一定要说是栗子味儿的,因为栗子好几块钱一斤呢,而且香味扑鼻。我说的这些文案大概就 有点像小贩叫卖一样,故意制造人的心理落差,让你信以为真,在一种文字制造的幻觉状态下,你真的感到自己升华了。

这类企划文案基本上围绕着“发烧”概念作文章,我看了很多之后,发现文案充分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意淫。这里说明一点,我在文中引号里面用的文字皆来自这些唱片的文案,没有半点虚构。

他们是怎么意淫的呢?比如,他们会这么写:“美妙的旋律动人的演绎,在歌声中绵绵的情感如细水般流淌,温暖感性的嗓音,带你追忆逝去的动人时分,回味沧桑岁月的爱情故事……”当然,这类刚看完半本琼瑶小说的写作水平根本不值一提,连我家楼下传达室的阿姨写 的都比这个好,门口的小黑板就是她的企划文案,比如 “鲍国安,快件”。这种唱片文案跟没说一样,全是废话。在一个商业时代,要学会智慧且肉麻地说些废话,用来勾引一些无知青年男女来买你的产品。意淫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你看这段:

“中国最好听的声音,经典民谣,发烧真声,苏云充满磁性的女声,演绎天籁般的合唱,乡村民谣节奏元素,爵士、布鲁斯特色、拉丁、华尔兹等丰韵独特创新风格。《新龙谣》是中、西方文化的结晶,其精髓在忠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融入西方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 特色,如爵士、布鲁斯、拉丁和华尔兹等。天籁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透过音乐这一美的形式与音乐爱好者一起分享,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音乐制品,更是一种音乐欣赏的方式,由音乐的意境、词曲背景更延伸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本辑融合了乡村民谣、爵士、 布鲁斯、拉丁、华尔兹的节奏元素,独具创新风格。加上苏云充满磁性的女声,演绎出了天籁般的声音,让人听后回味无穷。”

这段话已经接近胡说八道了,而且还是一个汉语语法没有学好的人胡说八道,明明三行字就可以说明白,但是啰唆半天越说越糊涂。另外这段文案写的也毫无科学依据,上来就是“中国最好听的声音”,文案里最忌讳把弓拉满,谁信啊,唱歌好听与否没有科学标准,又不是 国标馒头。对了,这些文案里面普遍爱使用“磁性”这个词。妈的我听了这么多年的音乐,就一直不明白啥叫磁性,老让我想到一块又黑又丑的吸铁石,还有一个滥用的词叫“天籁”,“天籁”的声音其实就是没有声音,如果把“天籁”的声音转成MP3,估计都会被消掉 。这段文案最好玩的是“发烧真声”,这个偏正词组告诉我们,这张唱片是人唱的,乐器都是真的,可是这有什么啊,难道别的唱片都是狗唱的?还有“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音乐制品,更是一种音乐欣赏的方式”,音乐的欣赏方式是什么?文案里面没有交代,估计写文案的 孩子也不知道,大概是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听多了,在这里先留个扣儿?到底“欣赏方式”是什么,我们下张唱片分解?

“弥足珍贵的嗓音、穿梭在红尘的妙音鸟。”
——我不知道一个破嗓子有啥珍贵的,有真这么珍贵,去联合国申遗算了,或者这么珍贵的嗓子,该去上个保险,在这里瞎的瑟什么。

“张芯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她的内心像多汁嫩绿的叶子般饱满酣畅(我来注释一下:这说的好像不是个女歌手,更像是一个仙人球)。低调如她,温柔如她、多情如她。她的声乐有质感,有色彩,有光泽,有厚度,有生命。如‘黑色的钻石’,在暗夜中流转,透过云 层,发出黑色的金属光芒。这副声音蕴含着无穷大的力量,有着让人无法抵抗的魔力!”
——你们看明白了吗?反正我看明白了,这个女歌手就是传说中的“女巫布莱尔”,我喜欢“发出黑色的金属光芒”这类修辞,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道智力题,在一个前后上下左右都是镜子的封闭空间里,你能在镜子看到几个自己?答案是一个也看不见,因为没有光线 ,你还看个屌。所以,我现在畅想着“发出黑色的金属光芒”那一定是黑色,你见过黑光么?看来有些企划文案里面还隐藏着智力测验,散发着黑色幽默智力光芒。

“用那空气一样清纯嗓音完美地诠释许巍不经意留下的熟悉。”
——以后最好不要这么打比方,现在最脏的就是空气。


“绝世情歌对唱献给天下有情人…本世纪最深情男声/发烧界最佳女声/强力推荐最佳情歌对唱组合/公认绝配好声音/爱依然,情始终/追寻情感的踪迹/品出一份深藏的苦艾。 ”将诗歌与吹牛逼结合在一起,就是这样的范文。其实我发现中国的发烧界有很多世界之最,比如其他文案里有“本世纪最真实的声音,无可挑剔最深情的男声(注:原来我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都不真实)”“发烧界最为柔美自然的极品女声”“二零零七真意最大的纯真录 音(注:真意还有程度之分,头一回听说)”“年度最佳流行发烧情歌”“情歌圣手最感人经典”“用最优美动听的旋律见证成长、爱情、故乡、永恒的主题”“用尽心血奉献出来的音乐,拥有最动人的旋律,最真挚的情感。而完美的声音诠释了最能打动人心的词曲。”“ 最质感的风情韵味女声魂牵梦萦、最动听的沁心洗耳情歌、刻骨铭心一声一叹之间,回到爱恋时光,铅华洗尽……”“史上最甜美的HI-FI女声,娇柔欲滴的吟唱”“中国最好的女中低音重新演绎耳朵能看,眼睛能听的经典影音,一场回顾风潮难以避免,海峡两岸再起共鸣(注:海峡两岸除了开战,我看不会再出现什么风潮)”“完美的音质,顶级的录音,业界最豪华的制作阵容一同奏响DTS发烧最强 者”“发烧界最顶尖舞曲(注:电子舞曲从来就没有发烧一说)”“用最温暖的心,听最感人的歌”“广州最上乘的音乐制作班底为硬件保障(注:我领教了“最上乘”是什么样子了)”




我在凑一个“最”,这是我见过的最让我恶心的文案。

下面再列举一批经典企划文案:


“杨蔓柔美的歌声中融入雨天情伤的歌声,细腻和谐交融,爱情的千姿百味澎湃而出,如海啸般激荡直达情感高潮。歌声化作滴滴关怀,长驱直入心底,灌注情与爱,抚平波澜起伏的内心。”


——这就叫很黄很暴力!


“幸福的爱情都是相同的,不幸的爱情却各有各的精彩。”
——瞧这话写的多牛博伊,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吗,请你不幸吧。

“他充满磁性、高亢醇厚的嗓音得到业内人士及广大听众的赞誉和关注。”
——我想问一下“广大听众”,您听说过汤子星这个人么?


“你的耳朵再度被清纯磁性的女声迷幻。”
——王朔整天听这个女生的歌估计能写出《我的万岁寒》!

“以完美颗粒的音乐和全无漏接的音效采集技术,空灵飘渺。”
——如果哪位女生来例假了,不妨听听这张唱片,无漏接的唱片,你连卫生巾的钱都省下了。在每个月不方便的那几天,一定要听哦,加油!

“一张绝对令人惊喜和突破性的音乐专辑。”
——对傻子来说,可能是这样。

“我们想借着这些歌,整理一种女人的情怀。释放女人心底想要吐露的心声,给沉默着的心情以重生的能量。给我们一个凤凰展翅的美好愿望,十个月的时间,可以孕育一个美好的生命,我们则用了十个月的时间筹备了这张《女人花》,我们挑选,我们酌情安排,我们希望 这张专辑里所选录的歌能体现出女人们在适当的沉静里又隐藏着的灵动之气。”
——您太客气了。

“现代发烧深情代表作,首席疗伤音乐男声魅力。”
——我看着怎么像“燎伤”,还是躲得远一点比较安全。

“当前发烧市场上,发烧唱片可谓是鱼龙混杂,很少采用“发烧”真正的定义去制作,也极少有发烧碟能经得起音响效果的检测,因而,常让广大乐迷们有货不对版的感觉。对此,我们精心制作了本专辑,想给广大乐迷们货真价实的感觉。本专辑音质好,人声质感强,制作 乾净,不同凡俗。录音水平之精良,演唱水准之高,都让人叹为观止,这不仅仅是一张广大乐迷们不容错失的发烧大碟,更是一张名副其实的人声测试碟。无论采用何种品牌的音响播放,本专辑都让你享受到完美动听的音响效果,体会音乐无限的平衡美感,让李雪那低沉又 不失深情的磁性嗓音,沁入你的心底,掠过我的耳畔,带给你我一份暖暖的春意……”
——这个企划原来肯定在街上张贴过小广告,路数很熟啊。

“暖风,柔月,藤椅,和你…繁星在天空的怀抱里撒野。”“难道爱一个人有错吗;缘分;寻梦园;离歌;让泪化作相思雨;不想让你哭;给我一个不伤心的理由。”
——哦,天哪,难道郭敬明老师也参与文案创作了?

“装不出的纯。”
——黄集伟老师应该把这句话收到民间语文里面。

“发烧界首个金属磁嗓女声,市场上唯一充斥着新柔情金属摇滚元素第一张发烧专辑。”
——一个女人的嗓子要是能发出金属的声音,基本上跟怪物差不多了。“唯一充斥”这个词组用的出人意料,高,实在是高!

“从今天起,改变你所听见的声音!”
——求你把我弄聋了吧。

“颠覆、超越以往的制作手法!”
——难道是用榨汁机录制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张专辑最后的混音技术,让每一首歌最后都清晰干净。”
——有哪个录音师希望录的不干净呢?

“此曲只应天上有!”
——落到人间没法闻。

“重磅落地,新碟轰动乐坛。”
——我看连北京 月坛那一片都轰动不了,又不是陨石从天上掉下来了。

好了,大家对这种天籁加无赖的文字估计也受够了,唱片是测试你的耳朵,文案是测试你皮肤的敏感度,意淫的力量不是让你身上掉下一地小米粒,而是掉下一地鸡毛。

什么东西只要你潜心研究,都会很有意思,不知道有没有人对中国的吹牛逼文化感兴趣,如果有感兴趣的,就直接参考各种公关公司或者文化企业企划部门的文案就可以了,各种吹牛逼的方式应有尽有。

其实就是个老倭瓜,非说成栗子味儿的,不过总能蒙住几个伤风感冒的人。

reloaded 发表于 2011-4-26 00:05:37

说句会被人怒骂鄙视的话,------很多评测文章,特别是最近两年的小孩写的那种,居然还拿梁静茹当hifi供着,,要不然就是拿
方大同当jazz和soul的标准样本供着,,我的天,现在这些测评托儿真是太tmd业余了。(梁静茹是天籁女声?泰勒斯威夫特是乡村天后?拜托都是现场表演超烂的好伐,你们得感谢音响师的鬼斧神工)

ps 我国的音响行业可能是效益很好的电子行业的分支了,,这也是拜我国大量有钱去附庸风雅的人,和大量有车一族所赐了。

ssaweee 发表于 2011-4-26 00:22:50

现在做声音就和Ps一样。

gzhuli 发表于 2011-4-26 00:46:04

国产的HIFI碟,笑笑就算了吧。不过冲着发烧效果录制的唱片还是有的,例如当年Telarc的1812序曲录音时就用了真炮。

flamingo 发表于 2011-4-26 05:56:46

format 发表于 2011-4-26 07:46:23

没法看

全篇不是人话都

谁信谁倒霉啊

wmm20031015 发表于 2011-4-26 08:53:19

真的是发骚

okop 发表于 2011-4-26 09:16:42

不知说什么,但我是不会跟风的了,喜欢自己喜欢的

fsclub 发表于 2011-4-26 09:35:32

我真喜欢苏云的声音,听听<秋意浓>

90999 发表于 2011-4-26 10:10:53

同样的CD曲目,在香港买的听起来比国内引进的好听太多了......日本原碟和欧美原碟也是。

IMOK 发表于 2011-4-26 10:33:51

笑笑路过

reloaded 发表于 2011-4-26 22:30:33

回复【5楼】format
没法看
全篇不是人话都
谁信谁倒霉啊
-----------------------------------------------------------------------

您可别小看这文章的原作者哦,他好像叫张晓锋还是王晓峰来着,很早就写过很多摇滚乐的入门文章,有口碑的撰稿人。
他写这个东东也是从音乐生产者的角度看问题的吧,------而不是学电子的从音响原理和声学等等角度看问题的

我的理解是,现在很多歌手一味的靠电子软件修饰和合成,估计讨好很多所谓发烧的耳朵----常常被称为听器材而不是听音乐的人

reloaded 发表于 2011-4-26 22:38:45

回复【9楼】90999张耀扬
同样的cd曲目,在香港买的听起来比国内引进的好听太多了......日本原碟和欧美原碟也是。
-----------------------------------------------------------------------

我完全搞不明白,cd拷贝一次,真的会损失很多数据吗? why?
我念书的时候,经常买打口碟,上网淘宝买过不少,欧美的碟子在cd里放出来的效果确实震撼,而国内制作的音质最差,差到恶心
最近买了某歌手的台版碟子,发现好的音源才是音质的保证啊,什么软件,什么mp3,什么耳机,都没音源来的关键。

reloaded 发表于 2011-4-26 22:41:04

回复【2楼】ssaweee
现在做声音就和ps一样。

-----------------------------------------------------------------------

让我想起了网络上流行的那种非主流ps照片,,以及各种产品文宣上的非主流模特儿的ps照片。
(恩,你们这些做ps的,比起东京热的专业ps人员来差的远着呢!!什么叫封面杀手,,,啊你们都懂得)

McuY 发表于 2011-4-26 22:56:24

最近买了某歌手的台版碟子,发现好的音源才是音质的保证啊,什么软件,什么mp3,什么耳机,都没音源来的关键。

-----------------------------------------------------------------------

求解

ssaweee 发表于 2011-4-26 23:09:49

回复【12楼】reloaded电子浪人
-----------------------------------------------------------------------

制作张cd不知道要通过多少混音器、音效器、云放。录音棚设备的问题。

发烧的直接去音乐厅听那种无音响的演唱或音乐会。

sugarquan 发表于 2011-4-26 23:20:42

这个真难说,有对比才有高低,无论是音乐还是器材,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最简单的,听惯几十万的器材,当然对几万的不屑一顾,听多了王菲的声音,自然觉得梁静茹不外如是。

sugarquan 发表于 2011-4-26 23:21:53

补充一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你认为是最好的,但未必适合我!

yeutay 发表于 2011-4-27 00:04:26

回复【13楼】reloaded 电子浪人
-----------------------------------------------------------------------
对发烧音乐好像有些誤解:因胆管內需要加熱,故胆机亦俗稱发烧机,又以甲类放大的失真最小,然甲类不适合推动低阻抗的喇叭必須以输出変压器作为阻抗转換,而変压器对低頻响应不好,所以胆机适合中高音域像交响乐丶声乐。
光碟上金属成分也影响解碼效果和音質,商人这里也会省料的。

gzhuli 发表于 2011-4-27 02:25:35

回复【15楼】ssaweee
回复【12楼】reloaded电子浪人
-----------------------------------------------------------------------
制作张cd不知道要通过多少混音器、音效器、云放。录音棚设备的问题。
发烧的直接去音乐厅听那种无音响的演唱或音乐会。
-----------------------------------------------------------------------

音乐厅也是个个不同音色,还是调出来的。而且音乐厅和家里的HIFI一样,也是只有少数几个皇帝位能获得最佳欣赏效果,那些通常都是VIP包厢,一般听众无缘享用的。

armok 发表于 2011-4-27 07:31:19

armok 发表于 2011-4-27 07:34:39

ssaweee 发表于 2011-4-27 08:55:28

回复【19楼】gzhuli咕唧霖
-----------------------------------------------------------------------

差位置的效果也比发烧的好。

gzhuli 发表于 2011-4-27 09:05:41

回复【22楼】ssaweee
差位置的效果也比发烧的好。
-----------------------------------------------------------------------

从心理角度来讲,确实是这样的。
你可以说,随便买把百来块的小提琴,拉起来的声音都比发烧碟里面号称价值百万的小提琴真实。
这个也没错的,现场的东西就是最真实的,无法重现的。但真实的东西就一定代表好吗?

fsclub 发表于 2011-4-27 18:05:17

在巴黎的圣心大教堂浏览的时候,正好赶上唱诗班在唱,听了十多分钟,从此什么器材在我心里都是浮云了--不可能有那个效果

没有电子器材,只有管风琴和几个人加房子而已!

ssaweee 发表于 2011-4-27 18:13:23

回复【23楼】gzhuli咕唧霖
-----------------------------------------------------------------------

很多人没比较就没有感觉到差距。
音效,dsp,音效软件都能做出胆机等效果来。

ywl0409 发表于 2011-4-27 19:03:02

回复【23楼】gzhuli 咕唧霖
回复【22楼】ssaweee
差位置的效果也比发烧的好。
-----------------------------------------------------------------------
从心理角度来讲,确实是这样的。
你可以说,随便买把百来块的小提琴,拉起来的声音都比发烧碟里面号称价值百万的小提琴真实。
这个也没错的,现场的东西就是最真实的,无法重现的。但真实的东西就一定代表好吗?
-----------------------------------------------------------------------

真实的东西就不一定代表好,但是真实的东西就是真实的。HiFi,本身就是高保_真,---高度保持真实的声音。
不好的声音,经过渲染等等处理,可能是好的。这就如AV的音质,和HiFi不是一回事情。

Cliver1028 发表于 2011-4-27 19:10:05

有人要买,有人要卖,这就行了,你自己喜欢的,别人未必就喜欢啊,你不喜欢的,别人可能会喜欢啊

ssaweee 发表于 2011-4-27 19:25:46

回复【26楼】ywl0409老黄牛
-----------------------------------------------------------------------

很多人没有比较过就感觉不到差距。

渲染,电老上的渲染器多的是,想怎么渲染就怎么渲染,现在早就能通过数字处理出胆机的声音了,没什么hifi头。adobe CS 中的Soundbooth 就可以渲染。杜比,srs都是音效处理的,效果也很好。
只要有个高保_真的,加个渲染器就能自如的渲染。

很多评价都不太客观,没看到哪个评价音响产品的时候做的是双盲试验。也就是在试验者不知道发声器材的时候让测试者来评价哪个声音好,这样更加公平客观。否则如果没有个通用的标准,那么那些音响音乐评论者的对声音好坏的评论就没有了参考价值了。

说不定录音棚那些设备还不如hifi者的设备hifi。

lhxr 发表于 2011-4-27 21:21:58

1.HiFi如同入魔一样,见仁见智的事儿,不能该而论之。
2.口水歌这些年出了不少,被某些人捧得云端的片子也太多了,但是不乏好唱片。究竟好在什么地方,玩儿的人自己知道。
3.如今,靠卖唱片挣钱的歌手,不多了。
4.HiFi如同魔界一样,水太深。
5.技术流派和玄学,同样在HiFi和魔界一样是个说不清的事儿。
6.没玩儿,没什么发言权。

一家之言,批评指正,谢谢。

kmingroy 发表于 2011-4-28 08:33:07

不能一棍子打死,能博得耳朵的喜歡,還是下了點功夫的。
歐美的HiFi比較原味,國內的碟子味精重了點,為了所謂的
寧靜感和空間感,一般情況下樂器很少,幾乎接近清唱。
國外得碟子就表現比較自然。

rigol_fan 发表于 2011-4-28 08:48:30

不知所云

reloaded 发表于 2011-4-28 18:46:48

hifi这个东东,仁者见仁,有多样性,只要不破音,低噪低些,应该能让大部分没有音乐细胞的耳朵满意吧。

这不像我们的工业控制产品,跑起来速度,和精度,都是一目了然,垃圾就是垃圾,高端就是高端。指标很硬,过不了就只能当低端卖。

而且,实话实说,音响行业比其他行业的水还要深。不过至少音响里头不怎么吃回扣,也没有什么招投标,没什么关系户。有很大的oem和odm的空间,,就像如今大家所看见的mp4 和mid市场一样,相互贴牌,公模产品,白牌产品,看上去没有那么的你死我活吧?
再看工控产品,你要是外形相似,我就会告你侵权。大家除了价格战几乎没有共存的机会,产品线都是tmd针锋相对的
而且只要是做行业应用和定向的产品,很大程度依赖跟甲方的关系,搞定了工程方,搞定官家,产品烂点都无所谓。。。

在宏观一点的说法就是,消费电子和工业产品的差别了。

seven000sky 发表于 2011-4-28 23:50:19

您还别说,这个单从市场前景还真可以。我做监理,隧道大老板坐着奔驰s400带我去吃饭,在车上就放的这个东西。他还跟我说,这张碟子150元,是发烧人声的天碟,名字叫什么才旦卓玛什么的,我也礼貌的附和了一下。说真的,在中国玩发烧的人很少。听过现场并懂得什么才是发烧和hifi那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不懂也就没有什么参考标准。这时只要有几个所谓的“专家”来说说,人们就全被糊弄了,呵呵。
我不发烧,更没听过一次现场,我只是单纯的喜欢音乐,所以对听音设备有一定要求,还算是理智的,起码我知道我喜欢听什么,而不是作为所谓的发烧友,应该听什么。
ps;其实路上听得那张碟子,听着还是很舒服的,至于所谓的发烧不发烧,对听音乐的我们真的那么重要吗?想想你听音乐的初衷是为了什么?大多数人都容易忘记他做某件事的初衷,然后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reloaded 发表于 2011-4-30 08:34:47

回复【33楼】seven000sky
-----------------------------------------------------------------------

打个小岔,奔驰s400网上报价只一百多万哦,,这老板蛮低调嘛。
您指的追求音乐本源的态度,我完全赞同。更多的人(特别是搞逻辑思维技术方面的)在追求高音质,高还原,高解析的路途上越走越远----------而从来没考虑过去听次现场,很讽刺吧(迷笛摩登等音乐节一天才一百,演唱会很多都三百)。
以前我也烧耳机,基本每个牌子的都买过听过,cd机也买过,有时候听说某mp3听某类歌曲很赞,就立马买来听,原版的打口的cd买过很多都扔掉了,,大部分在毕业的时候送给在校生了。唯独没有对电影音像烧过,可能是住的地儿太小,放不下组合音响吧。
而这些烧友呢,可能对前端后端什么的熟悉的比家里的菜还清楚,但有几个能说清楚古典音乐和曲作者的名字?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这些烧友们会去学吗,二胡,吉他,贝斯,电子琴,架子鼓,笛子,手风琴等等等等,这样的烧钱有什么意思吗?
学摄影学好了好歹可以拍拍产品,做个产品宣传册用用,
把钱烧在hifi到底有什么意思?

jing43 发表于 2011-4-30 10:36:06

文章V5

mjsong 发表于 2011-5-2 23:01:19

回复【2楼】ssaweee
现在做声音就和ps一样。

-----------------------------------------------------------------------
我很赞同。曾在一个群里指出我们现在听的都是LowFi,结果捅了马蜂窝,被人狠喷了一顿。
现在的发骚友,说起器材的素质,就是有木有讨好人耳的声音。

seven000sky 发表于 2011-5-3 10:31:18

回复【34楼】reloaded 电子浪人
-----------------------------------------------------------------------

    是平潭的老板,比较低调,连税带其他加起来一共是155万买下来的。他3个儿子的车都比这个贵。60年代出生的人,靠自己白手起家,都比较知道节俭。
    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就像有些人疯狂的收集lv包,或某个品牌的限量款球鞋一样,我没觉得他们有错,只是自己不欣赏,呵呵。无论做什么,还是简单一些最好。enough is enough白版说的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armok 发表于 2011-5-3 11:28:19

myworkmail 发表于 2011-5-3 13:38:36

以前不知道,我试了,不管是否是翻唱的,音质还是挺好听的

learner123 发表于 2011-5-3 20:14:53

记得电子报有篇 《腐而不朽发烧谈》评论过关于国内国外的HIFI,很多所谓发烧文章,恐怕文字比音效更吓人。
但是想想,hifi本身就是有钱人吃饱了没事干玩的,没钱人所谓的发烧,不过是自娱自乐。大水牛,红宝石的所谓“进补”不过是心理上的东西。
不过,有些事本身就是玩而已,不要当真么。配电脑的所谓玩家,不也是另一种发烧友么。

chenchuan 发表于 2011-5-3 21:10:27

好听不好听本来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主观感受
盲从的人多半都是自己欺骗自己
一首歌好听不好听需要去看流行榜的人我是有点BS的
认为欧美的歌一定好听的人还要多BS一点
见了介绍说村上什么的最喜欢的音乐就去买的人如果是我老婆,我非离婚不可

guolun 发表于 2011-5-5 14:54:11

怎么没有看到我喜欢的珈菲伽儿。

hn520 发表于 2011-5-11 11:52:35

我比较喜欢听邓丽君的,反正就是80年代前的,像现在的网络歌只是一缕风过而已,

lionliu 发表于 2011-5-11 14:39:54

m

reloaded 发表于 2011-5-13 11:27:02

回复【42楼】guolun
怎么没有看到我喜欢的珈菲伽儿。
-----------------------------------------------------------------------

哈哈,我很久以前也听过这个歌手,蛮不错吧,,起码在文章中没被点名说明还好啦

看了这个女歌手的资料,果然出了五六张个人专辑了啊,比市面上的流行歌手都强悍多了!!
果然中国的hifi市场还是一片掘金的好地方!!

generals 发表于 2011-5-25 11:17:14

路过。。。

edwardguo1112 发表于 2011-5-26 15:34:05

喜欢音乐就自己学乐器嘛,一把好吉他几万元,一个好吉他箱也几万元,完全不掉某些“高烧友”的面子啊。
我自身喜欢BLUES和迷幻摇滚,与朋友组乐队,弹出的东西才是最有感情的,与听歌时完全两个感觉。

kmingroy 发表于 2011-11-12 10:00:22

我比较喜欢听邓丽君的,反正就是80年代前的,像现在的网络歌只是一缕风过而已
----------------------------------------------------------------------------

國內能買到的鄧麗君还真的不能入耳,平淡沒什麼感情味.
有天,朋友給我帶來了幾張日版的CD,聽了一下,驚為天音.
鄧小姐的恨情的感覺暴露無遮.連聽數曲,心情都受到感染很壓抑和憂傷.
每一吐字輕重快慢恰到好處,無可挑剔.
估計國內的版本不知道是翻版了多少次.

reloaded 发表于 2011-11-12 17:55:00

回复【48楼】kmingroy
我比较喜欢听邓丽君的,反正就是80年代前的,像现在的网络歌只是一缕风过而已
----------------------------------------------------------------------------
國內能買到的鄧麗君还真的不能入耳,平淡沒什麼感情味.
有天,朋友給我帶來了幾張日版的cd,聽了一下,驚為天音.
鄧小姐的恨情的感覺暴露無遮.連聽數曲,心情都受到感染很壓抑和憂傷.
每一吐字輕重快慢恰到好處,無可挑剔.
估計國內的版本不知道是翻版了多少次.
-----------------------------------------------------------------------

台版,日版的王菲早期专辑也是神作,,
国内引进版甚至这么说吧,国内生产的音乐cd都是糟糕的质量(音频录制角度)
有能力一定买原版的cd
不行就打口盘

warmonkey 发表于 2011-11-12 18:58:45

国内流行歌曲的MP3文件更是垃圾,全部都有削峰。一个MP3文件都弄成那样,真是脑袋被门挤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可能是我看过的最好笑的评测文章了,关于我国特色的hifi市场的山寨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