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yi913 发表于 2009-5-5 15:19:09

AISG协议杂谈

近两年一直在做AISG协议相关的项目,包括电调天线远程控制单元-RCU,塔顶放大器-TMA,ALD设备集中控制单元-CCU等等,都围绕AISG展开。近期突然有一个围绕这几款产品介绍一下AISG协议的想法,算是对自己近两年工作思路的一些总结,以前习惯写笔记,现在咱也有博客了,写到blog里。



    AISG协议,全称Antenna Interface Standards Group,官方网站www.aisg.org.uk,如果感兴趣可以上去看一下,上面有AISG协议最新的一些信息。还有所谓的AISG的会员,费用大约1w欧元,只有得到许可,产品上才可以打上AISG的logo。



    接下来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目前AISG协议的版本。目前AISG协议的成熟的版本主要有AISG1.1 和AISG2.0。有人也许奇怪,为什么没有1.0版本呢,2003年发布了AISG1.0版本后,不到半年,就又发布了AISG1.1版本,也许在1.0中存在一些明显错误的地方吧,所以现在市场上看得到的大都是1.1版本和2.0版本的产品。前不久发现有增加了AISG ES-RAS v2.1.0和AISG ES-RAB v2.1.0,不过这个和AISG2.0协议完全不违背,只是为两种ALD设备扩充的。相当于AISG2.0中只规范了RCU 和TMA两类设备,随着ALD设备的不断增加相信AISG协议也会不断扩充。



    由于我的工作主要是开发基于AISG2.0协议的产品,所以对AISG2.0比较清楚。AISG1.0和AISG1.1可以说都是不成熟的协议。就AISG1.1来讲,大部分内容其实就是按照3Gpp规范来设计的,但是在有些地方又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弄得AISG1.1就像个四不像。比如说AISG1.1中的Device Scan就和3GPP TS25.462 UTRAN Iuant Interface Signalling Transport中定义的不一样,这个问题在AISG2.0中得到了改正,以至于后来做控制设备的时候,要求要同时兼容AISG1.1和AISG2.0协议,如何做呢,就是按照这个Device Scan指令中的一处细微的不同,区分ALD设备是AISG1.1标准的还是ASIG2.0标准的,呵呵,可以说是利用了AISG1.1中的这个不足。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研究一下。后来出来的AISG2.0协议,我觉得规范了很多,几乎完全采用了3Gpp的相关规范,3Gpp规范毕竟严谨了很多。



   AISG2.0和AISG1.1的差别比较大的地方主要是固件的下载和更新功能还有第二层的一些细节问题。据知情人士介绍AISG1.1的主要制定者是像kathrein这样的天线厂家。如果我是AISG1.1的制定者,应该会感到很惭愧的,本来是“借鉴”3Gpp规范的,但是又不想完全一样,所以做了一些“修改”,最后被证实这些“修改”是不合适,所以又出的新版本完全抛弃了那些“修改”,完全采用了3Gpp规范。不知道我这样说确切不确切,个人看法而已。



AISG1.1的固件下载和更新功能,可以说是为ALD设备厂家考虑的太周到了,以至于协议的活力。在AISG2.0协议中,固件更新和下载,根本不管是具体使用的是什么存储介质,EEP也好,Flash也好,具体的细节由ALD设备厂商自己实现,协议只是简单的规范了固件下载和更新的框架。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没有很好的构思,随口说说对AISG协议的认识。

lvyi913 发表于 2009-5-15 09:22:49

我们项目历时1年多设计的RCU,基本上完成了和华为、诺基亚等系统厂商的对接。通过这个项目,使身在高校的我们第一次认识到了做一款产品,做一款国际认可的产品,和高校搞科研完全是两码事。很多在“科研”中不涉及的话题,在做产品过程中却无法回避。

在介绍我设计的相关产品之前,先来剖析一下一些国际知名厂商的相关产品。就如同看源码是一个很长见识的过程一样,剖析别人的产品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过程。记得MSDN webcast的讲师俞晖说过的:源代码就是思想。我觉得产品也是如此。

在这里我们以一款RCU为例,该RCU是国际知名的ALD设备生产商的产品,德国品质,确实非常的严谨。看到这款RCU,确实让人有震撼的感觉,也让在研发RCU的我觉得有些自惭形秽。不说了,先来看一张图吧。

背面照片









正面照片



该RCU最大的亮点,我觉得是防雷和电源部分。这两部分都非常夸张,如上面的正面照片所见,防雷和电源部分从PCB面积上各占了产品的三分之一。

首先说防雷,真的很巧合,该RCU的电源口和通讯口的防雷方案我们的RCU中非常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该RCU中在气体放电管和TVS之间采用的是绕线电阻,而我用的是电感。具体哪个好,暂时我还不清楚。我个人觉得用电感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感觉,即可以当作大功率电阻,又可以移植传导辐射。

第二个亮点就是该RCU的电源方案,电源方案可以用“很恐怖”来形容。可以这样说,这样的电源只有德国人的产品中才可以看得到,在中国绝对不会出现这样“复杂”的电源。不过后面测试的事实证明该RCU的电源的传导辐射非常的小,由于设备限制,我们只测试了ripple on DC Power supply,只有30几个mv,非常难得。不过我个人觉得在电源部分,德国人这次也有些失误,只考虑了传导辐射和传导抗扰,好像没有考虑浪涌电流这个指标,所以看到其Inrush电流还是比较大的,也可能我们拿到的这款RCU不是最新版本吧!

第三个亮点不做RCU的人可能体会不到,那就是防水设计。仔细观察该RCU会发现,它的PCB不是在壳体的中央,而是在偏在一边的,这个是故意这样设计的,当天线红聚集的水气成为水珠落到RCU中的时候,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水珠安全穿过RCU,而不会落到PCB上,当然PCB上的防水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看了德国人和美国人的RCU产品,你会发现,防水处理的都很到位,这些细节在国内产品上很难体现。但是对于RCU,防水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性能,直接决定其使用寿命。)

我始终有这样的认识:国人的产品为什么品质普遍比较差,为什么在国际上,别人将中国货等同于便宜货,等同于很差的品质。难道国内的企业家们不知道产品质量为本这样浅显的道理吗?通过实际接触我才逐渐地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国内的企业家在做产品的时候太容易妥协,也许他当初也是下了万分的决心要做高品质的产品,但是当期间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阻力的时候,很容易就妥协掉了,不能始终坚持产品质量第一的理念。最终导致上市的产品变成了低品质的代名词,低的品质只能用低价格去拼,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我希望中国的企业家能够多一份执着,少一些妥协,把目光放的更远一些。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242026 发表于 2011-11-18 16:47:00

回复【1楼】lvyi913
-----------------------------------------------------------------------

我觉得楼主写得很好,这篇帖子点击率很高,就是没人回应,我给楼主顶一个。
要是楼主再把相关方面的技术说的再详细一下就更好了。

楼主 ,你上的图木有唉

eagle_avr 发表于 2018-8-29 09:13:16

貌似坛子里做这个的不多

ordinary 发表于 2019-8-29 17:05:52

挖个坟,10年的老帖了。太专业
现在电调天线才基本普及

zeroXone 发表于 2020-12-1 18:30:42

ordinary 发表于 2019-8-29 17:05
挖个坟,10年的老帖了。太专业
现在电调天线才基本普及

兄台:看着这个帖子https://www.amobbs.com/thread-5736958-1-1.html,
用协议把它搞转动,麻烦不。

ordinary 发表于 2020-12-4 16:15:20

搞不定,协议不好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SG协议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