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hao 发表于 2011-7-19 16:49:24

你认为DIY音响哪部份最难实现

做个调查。在你所处的地方DIY音响难实现的是哪部分。音源,功放,音箱。
我在深圳,做电子部分当然有先天的优势了。
但在城市受空间所限,做木工是非常难的。所以对我来说做音箱是最难的。

gongnn 发表于 2011-7-23 08:02:36

音箱

XIE2099 发表于 2011-7-23 08:21:40

发烧级的,没钱买测试设备,仅靠软件仿真,很难完美。

zgxcom123 发表于 2011-7-23 08:27:14

钱包

dellric 发表于 2011-7-23 08:33:15

喇叭

dadiao 发表于 2011-7-27 09:52:17

音箱最难,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了:电磁转换,再到振动,然后声波的反射,干涉,……

xj6588 发表于 2011-7-27 10:55:04

如果没有消声室的专业设备测试,找个金耳朵也好难,关键是这个好不好是很主观的,一般说来胆机对人声比较好,但测试参数很一般的,测试数据好的却不见得好听
发烧其实是很痛苦的事,特别是没有足够的钱,但长了金耳朵又刚好发烧的tx

huayuliang 发表于 2011-7-27 11:03:31

回复【6楼】xj6588
发烧其实是很痛苦的事,特别是没有足够的钱,但长了金耳朵又刚好发烧的tx
-----------------------------------------------------------------------

可谓是一针见血啊。。。

ssaweee 发表于 2011-7-27 11:12:40

回复【6楼】xj6588
-----------------------------------------------------------------------

音色DSP想怎么调怎么调。

音响声学设计

john78 发表于 2011-7-27 11:23:30

音箱

ma_gaap_8 发表于 2011-7-27 20:34:08

回复【楼主位】dishao
做个调查。在你所处的地方diy音响难实现的是哪部分。音源,功放,音箱。
我在深圳,做电子部分当然有先天的优势了。
但在城市受空间所限,做木工是非常难的。所以对我来说做音箱是最难的。
-----------------------------------------------------------------------

喇叭 >>> 紙盆 --- 最易改/最难好声,重要一對!!!

更換紙盆,音圈,分中(定中心)不會都难

音箱(可找傢私佬做)!

cmc007 发表于 2011-8-4 08:00:57

喇叭单元,配对很困难的说。

fsclub 发表于 2011-8-4 08:27:17

音箱难搞,DIY的时候到处都在将就,但最后就难保证是想要的效果。

1ongquan 发表于 2011-8-4 09:29:09

外壳,漂亮的外壳,不管听着怎么样,用月饼盒飞的放大器给人的感觉相当垃圾:-P

kunnsd 发表于 2011-8-4 20:37:21

所以俺们买耳机

21cnzhong 发表于 2011-8-4 22:06:55

做套可以响的甚至声音过得去的音响不是很难,特别是现在很容易买到各种套件,但想有HiFi效果就比较难了。

dellric 发表于 2011-8-4 23:08:20

现代音响设备最难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喇叭上的1%的失真,因为同志们所用的音响都是开环系统。同时喇叭振动的时候声波相位的相对延迟造成的定位不准。所以,现在有很多高档音响采用喇叭整列来做,其效果比几只喇叭要好一个层次,但失真还是很难解决,最近有科学研究机构采用喇叭伺服技术,从喇叭表面直接得到相对形变反馈成电信号,做成真正的全信号反馈,不过这样的声音到底有多好听,本人没有听过,早些年,有朋友使用光反射技术从喇叭表面采集位移进行反馈控制确实让声音定位精度提高了不少。记得好像在88年的电子世界还是无线电杂志上登过一个使用两个超声波在空间进行非线性调制后产生精确的声音定位信号的技术,后来本人使用压电陶瓷片做过测试,效果简直是一塌糊涂,因为没有高速高精度的信号来完成这个设计。试想一下,在25微秒的时间内要把相位精度做到0.5%,幅度精度做到12bit,然后控制的是压电陶瓷片工作,简直是幻想。
   DSP还没有能够做到能适应所有人的听音习惯,当然模拟的也不行,因为这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你可以设计一大堆参数让用户去调整,然而用户有几个能有数学、电学和声学技能完成这些参数的合理配置。即使设置好一个曲子,当变一首曲子又如何设置,接着猛调吗。
   喇叭还是那个喇叭,是所有功放的痛,DSP还在功放之前,它也会跟着痛。
   记得有个80年代的烧友说过一句话,把功放的失真减小一倍可以买5个前级,把音箱的失真减小一倍可以买5个功放,把喇叭的失真减小一倍的时候,就是把自己烧成灰的时候。当然很夸张。

ssaweee 发表于 2011-8-4 23:22:15

回复【16楼】dellric水果刀
-----------------------------------------------------------------------

可以在声学实验室做喇叭的性能测定,然后把数据给dsp做预失真,补偿喇叭的特性。


   DSP还没有能够做到能适应所有人的听音习惯,当然模拟的也不行,因为这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你可以设计一大堆参数让用户去调整,然而用户有几个能有数学、电学和声学技能完成这些参数的合理配置。即使设置好一个曲子,当变一首曲子又如何设置,接着猛调吗。 ”
哪个音响可以适应所有人的听音习惯?难道一首歌曲用一个功放换一首就换台功放?

有没有过声学基础?


好多人评价音响都没做过严格的双盲试验。

dellric 发表于 2011-8-4 23:40:40

回复【17楼】ssaweee
回复【16楼】dellric水果刀
-----------------------------------------------------------------------
可以在声学实验室做喇叭的性能测定,然后把数据给dsp做预失真,补偿喇叭的特性。
好多人评价音响都没做过严格的双盲试验。
-----------------------------------------------------------------------
严格的说,喇叭是一个非线性设备,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特性会有很明显变化

huayuliang 发表于 2011-8-4 23:43:34

别忘了还有房间的影响呢。。

用过参数均衡器调声场的说。。。。好玩。

ssaweee 发表于 2011-8-5 00:08:43

回复【18楼】dellric水果刀
-----------------------------------------------------------------------

那就拿回声学实验室重新测。dsp不能校正扬声器的非线性?


会有多大变化?你测过吗?

另外,像楼上说的,房间的声学结构有去仿真过吗?(音乐厅都是先软件仿真设计出来再调试)

jshp 发表于 2011-8-5 02:21:49

腰包厚度决定难度,
厚,能拥有很多工具、仪器,即便不懂,学习起来也快些;
薄,只有一个万用表,搞不出什么东西来,顶多焊焊套件。

dishao 发表于 2011-8-10 15:33:18

回复【13楼】1ongquan
外壳,漂亮的外壳,不管听着怎么样,用月饼盒飞的放大器给人的感觉相当垃圾:-p
-----------------------------------------------------------------------

呵呵,本人以前也用月饼盒做过功放,是很丑。后来还是买了个机壳好看多了。
另外根据本人的经验,功放的电源很重要。与其换管子,换电容不如换一个好一点的
电源,效果提升更明显。

ssaweee 发表于 2011-8-10 16:10:00

回复【20楼】ssaweee
-----------------------------------------------------------------------

在基站的射频功放之前由dsp做预失真来矫正后面功放滤波器等的非线性已经是成熟的了。

stm32wav 发表于 2011-8-11 14:33:39

音箱,音箱测试需要专业设备,无响室,软件。

wangqi001 发表于 2011-8-19 21:29:31

音源部分没想过去做,功放音箱就很难让自己满意了。目前我的玩法是单端纯甲类 无负反馈 推钴磁全频喇叭 当然还是有缺点的,但是已经可以心里平衡了 (心理接受)我知道叫别人听的话肯定会说低音不足 高频不够那样的话。

21cnzhong 发表于 2011-9-16 22:06:17

音箱是最难做的。电子部分最难的是电子元件的配对选择,这是DIY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人以为有优质的元件就可以了,其实很多HiEnd级的器材,电路很简单,但元件是经过严格配对选择的,想想,在10000个元件中挑出10对,想起来就蛋疼。

wzws1972 发表于 2011-9-17 00:09:33

音箱最难。

dingwei555666 发表于 2011-9-19 21:10:55

最后一级吧 比较难调

duzhang 发表于 2011-9-21 09:13:52

小弟目前只玩耳机,耳放自己做也好说,虽然不敢说效果刚刚的好,但是能让自己满意,所以难点不在功放和发声终端;
目前没有好的音源,又不想花钱买“神器”,抑制想自己用单片机什么的做一个SD卡播放器,无奈能力有限,还在学习中,所以目前音源有困难。

mickey 发表于 2011-9-21 09:25:42

绝对是音箱

spacefram 发表于 2011-9-21 10:17:02

音箱易响难精。

lsea 发表于 2011-9-21 10:34:41

现在的功放都是反馈的,但是反馈呢不是线性的。不是所有的频率得到的反馈量一样。所以经过功放出来的变化就大了,认得耳朵是很灵敏,但是不是所有的都灵敏。关键还是喇叭。但是谁能造喇叭呢? 所以自己diy的话难度还在功放。

kent 发表于 2011-9-21 13:08:32

音箱最难做。普通的音箱与高档的音箱价格相差数十倍。中国是世界扬声器第一生产大国,但质量不好,价格也是最低的。质量好的扬声器比重偏少。
对于音箱来讲,扬声器是最重要的部件。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可以通过多个扬声器结合电路,配上合适的箱体达到高保_真的目的。但具备上述综合能力的人极少。
总之,扬声器不贵,箱体不贵,分配器不贵,仪器不贵,隔音测试室也不贵。做成的高保_真音箱却很贵。这行最缺的就是技术了。

huayuliang 发表于 2011-9-21 14:25:15

国外现在几乎都是计算+仿真+验证,最后是听感测试。

国内的专业厂家咋个过程呢?

dxb0391 发表于 2011-9-21 15:02:39

布线吧。还没见过布线很简洁的。

chnjyec 发表于 2011-9-22 11:06:15

音箱是最简单但又是最难做好

SYDZ 发表于 2011-9-24 02:48:35

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我认为合理的搭配最难!

freshorange 发表于 2011-9-24 05:51:29

音源、功放的技术指标已做的很高,唯独电声转换技术没什么改进,音箱可以说是音箱系统里最关键的一环,失真、互调失真、相位等参数都比前面的大很多,这里可以参考音响界前辈的经验:Siegfried Linkwitz。他发明了广泛用于声学的Linkwitz-Rily滤波器,提出短纯音测试方法,他的网页有大量的技术数据推导资料,以及diy的资料。他做的电子分频音箱可比美十倍价格的音箱,推荐的功放却是LM3886.

http://www.linkwitzlab.com/


Siegfried Linkwitz访谈(节选)
人物简介:

Siegfried Linkwitz于1935年出生在德国,毕业于德国的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在获得他的电子工程学位之后, 1961年来到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为惠普公司工作。



在Siegfried Linkwitz来到美国的头几年,他就读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他主要从事电子测量设备方面的研究,涉及范围从信号发生器、网络频谱分析仪、扫频式微波信号源到电磁兼容性评价仪器等等。

除此之外,他还在另外一个领域做出了长期并且杰出的贡献——就是声学工程,他和Russ Riley合作,在70年代中期发明了著名的并且被广泛采用的Linkwitz-Riley分频滤波网络系统。从那时起,他陆续在JAES、Electronics (Wireless) World, 和Speaker Build等专业杂志发表了一系列的关于扬声器测量的重要技术论文。
----------------------------------------------------------------------------------------

Siegfried Linkwitz在扬声器领域的研究超过了三十年,笔者对他做了一个访谈,请他和大家分享这几十年来,他在扬声器设计测量方面的心得经验。【原文:Shannon Dickson,翻译:lakerblue 】

Shannon Dickson:是什么促使你进入这个领域的?

Siegfried Linkwitz:我出生在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我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弹奏钢琴的。由于二战的缘故,我没有机会学习弹奏任何乐器,但是我一直对音乐有种特殊的热爱。

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惠普公司,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工作,业余时间我也设计制作一些音响器材自己使用,这些器材包括功放、收音头、前级等等,然后我在公司遇到了一些和我有同样爱好的人,尤其是Lyman Miller和Russ Riley。

Lyman在电子设计方面造诣很深,而且他自己也搞录音, Russ自己制作功放,在扬声器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兴趣,他们两个人促使我在声学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而扬声器设计方面尤其让我们感兴趣。

要知道,当时这个领域深层次的东西还并不被人们所了解和应用,市面上的这些成品扬声器系统还存在很大的提升潜力,这让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去挖掘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熟悉Siegfried Linkwitz的烧友应该都认识The ORION音箱

Shannon Dickson:在早期对扬声器研究过程中,你们遇到过什么基本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Siegfried Linkwitz:就当时来说,有一个问题就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测试仪器!Russ Riley发明了一台实时1/3倍频程分析仪和一台粉红噪声发生器,然后我们用来做室内测量。

我买过一对早期的Advent的喇叭,用这套仪器测试以后我们对它的分频器进行了修改,让它的频响曲线更加的平坦,这是我第一次对扬声器进行改造。

在这之后,我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我们去了一次当地的音响商店,试听了Electrostatic Sound System的ESS-7扬声器,声音非常的棒,比修改过的Advent要好太多,我买下了这对ESS-7然后拉回家测试,但是测试完我惊呆了,测试结果惨不忍睹……

这段经历让我们反思,并促使我们对这种听感极好而测试糟糕的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很快,我们发现了喇叭单元质量和箱体谐振所带来的失真对整个系统的重要性!我们进行了很多实验,包括采用羊毛织物做吸音材料、使用不同的箱内加强支撑,以及对面板进行减震阻尼等等,我们发现羊毛织物是一种很有效的吸音材料,当我们把一些商品喇叭内部的吸音材料换成天然羊毛时,声音明显要好很多。

在我的一些早期小型扬声器设计中,我们尝试过两种不同的箱体设计思路,两种表现都不错:第一种采用的是刚性材料,制作内部支撑很充分的箱体,而另外一种设计,我们选用了一种柔软而且较薄的材质来制作箱体,但是内部我们覆了掺杂沙子的沥青材料,你可以想象,那是一种很腻歪的工作,味道也很难闻,特别是放在阳光下晒干的时候,那味道可真够让人受的!

结果,虽然第二种方法在降低箱体谐振方面很有效,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实际。考虑大多数人的居住环境,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主要是味道),但是它确实是一个降低箱体谐振的好方法。

Shannon Dickson:这么多年你和很多优秀的工程师共事过,哪些人对你在扬声器设计方面的影响最大呢?

Siegfried Linkwitz:我前面已经提到过Lyman和Russ,Lyman在录音方面的造诣很深,他基本属于半专业级别的,尤其喜欢捕捉那些最细微的声音细节,喜欢还原最原始的声音,所以我们有很多可以参考的录音作品来对音箱做出评价,我在录音方面和他学习了很多,并且也做了一些自己的录音作品,用来评价我自己的音箱作品。

而Russ Riley是一名杰出的设计工程师和 “金耳朵”,他经常可以马上指出某款音箱的毛病在哪,哪些频段需要改进……这两个人对我的音频设计生涯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在HP工作的时候,认识了Laurie Fincham,他当时在KEF工作,后来转到Infinity,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互相影响很深。

我们这些家伙经常时不时的聚一下,互相交流设计方面的看法,另外我还是JAES和Wireless World的热心读者,这些杂志经常刊登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关于音频或音箱的文章,这些文章现在都很难找得到了,实际上,我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刊登在1978年的Wireless World上,是关于三路电子分频扬声器设计的。

总的来说,和这些人在一起,给我的主要影响就是让我认识到分析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测试和主观听感有机结合的办法探求一套音响的本质。如果听感上有什么问题,我会建立一套测试系统去证明它的正确或者不正确,我总想尝试着靠测试去发现问题,虽然这办法并不是每一次都很有效,但是它能带给你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可以发现有些很细节的东西会对声音有很大的影响。

PLUTO-2.1 2005年Siegfried Linkwitz设计出了第一款PLUTO小型两路有源音响系统

Shannon Dickson:能否告诉我们在测试时那些因素是重要的呢?

Siegfried Linkwitz:我们需要的是一系列不同的测试,而且要阐述正确,为了更好的描述一套音箱的素质,单个的测试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在这些测试里面,最重要的当然是轴向的频率响应曲线,因为这是你直接听到的声音,但水平和垂直的离轴频率响应曲线同样重要。

在我的设计里面,我会注重音箱的离轴频响水平,使它尽可能和轴向曲线一致,并且稳定均匀的随着离轴角度加大而缓慢衰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你在听音室里听到的混响和反射的声音。另外,我认为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当两个单元组合成音箱时,在分频点区域的两个单元的输出合成声压应该为其轴向最大,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分频点的指向性响应图要稳定不能有任何的偏移。

我在实验中发现,如果指向性响应在某个离轴角度发生了偏移,即说明分频点出现了一个突兀的峰或谷,这绝对是可以听出来的!这个问题在很多的大面板哑铃式设计中很常见。因为在越高的频率,它们的离轴响应会越不规则,然后出现的峰谷会很容易使音色发生变化,而且对摆位的要求也会变得很严格。另外一个我比较注重的测试结果是1/2倍频或1倍频滤波下的整体频响曲线,主要是为了了解一套音箱整体的一个曲线走势,比如高频段是上扬还是衰减等等。

如果你关注曲线的细节部分,你永远也不会满意,因为总会有一些起伏。但是通过试验我发现根本没有必要去关心这些微小的起伏,其实1/3倍频或者1/2倍频下的曲线是否平坦才是重要的,那才是你最终的设计目标!

一般情况下,我会在室外做准专业的音频测量,将喇叭置于50英寸高的位置,为了尽量避免地面反射造成的影响,我会将时间窗开到10ms,尽量将反射声隔离开,这样,我们会得到较准确的200hz以上的频响数据。有时候,我还会使用吸音材料来减小地面反射,但是终究这样测出的低音还是不准确的。

在以上的测试完成后,我还会进行50ms以上的室内测试,这样,低频可信度可以到20hz。但由于50ms是个很长的时间,很多的反射声都混了进来……

我选择50ms的理由:因为它是人脑能够分辨声音特性的最大时间跨度。一般来说,室内测试只是为了对已有曲线的一种确认和验证,不要尝试通过室内测试去纠正那些峰谷,实际上,我会在室内的不同位置做多次测试来得到均匀的结果。

另外一个重要的测试是在不同的位置寻找谐振和能量积累点。使用短纯音刺激方法来测试是非常合适的,这是一个很强的测试信号,可以用来测试阻抗曲线来观察单元有什么异常,也可以使用复杂的信号来测试单元的非线性互调失真。

Shannon Dickson:这就是你提到过的频段互调失真测试法么?

Siegfried Linkwitz:是的,概念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测试非线性失真。有趣的是,以前我们经常使用粉红噪声信号来进行测试,然后通过测试结果将频响曲线调平,但这样得到的声音往往会过于明亮,这种方法也许对实验室的系统有效,但是用来调整听音室完全不对路。Shannon Dickson:能否多讲一点关于短纯音测试呢?我看到你在1980年四月份的JAES上发表的文章讨论关于这种方法在扬声器测试领域的应用,很有趣。

Siegfried Linkwitz: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讲,短纯音测试法是一种将促发的能量信号集中在较窄的频段中(正弦曲线波),这和过去的短纯音不同。

过去的信号是一种矩形方波,而且跨度较大。通常我会选择1/3倍频的频段信号来进行测试,信号持续5个循环,因为这正好和我们人耳能听到的相吻合(1/3倍频信号是人耳能分辨的下限)。另外,短纯音信号在很短的时间就衰减消失,短到完全可以阻止反射声对测试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办法得到一种类似消音室测试的结果,类似TDS或者MLSSA,但是又不用花很多钱!

PLUTO-2.1

目前而言,短纯音测试有几种用途,比如说,我们可以用短纯音信号输入扬声器,然后用一个麦克风测试其最大振幅,这样会得到一个大概的频响曲线,然后,在短纯音的5个循环结束之后,扬声器不应该再有任何的输出。

但实际上,如果单元或者箱体在某个频段有能量累积,扬声器会有振铃发生,所以,短纯音测试可以很有效的发现这些能量累积。目前为止,我总能把实际听感和这种短纯音测试结果相对应起来,包括那些箱体和单元的谐振参数,也可以通过这些试验反映出来。


Shannon Dickson:作为有名的Linkwitz-Rily滤波器的缔造者,对这种滤波器的特性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吗?

Siegfried Linkwitz: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追述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我刚开始研究扬声器的设计,那时候我发现很多市售的扬声器的喇叭排列各色各样,非常的随意。我感到很奇怪,然后我就去问一些设计者为什么那么排列单元,他们的回答是:“这样声音更好”。

后来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第一,当时很少人注意到面板边缘对声波的衍射作用,第二个更为重要,在当时很少有人会了解,当电流流经不同单元的音圈时所带来的相位差异,进而会影响到扬声器的极坐标辐射图(指向性不平均?)。换言之,在当时,喇叭的电特性与声特性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被人所了解,电流在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流动所产生的相位差,是会影响单元的排列和极坐标辐射特性的。

基本上来说,大多数的单元都不是同轴排列的,所以,在面板上的排列都有偏差,即声波从不同单元传递到听音者耳朵的距离也是不一样的——或者,即使一样,你也需要引入一个矢量来描述和纠正不同的音圈电流或者不同的传播距离所带来的相位偏差。所以,Russ.Riley和我开始了我们的研究工作,使在分频点处的相位保持一致,这就是Linkwitz-Rily滤波器的含义所在,确保你在中低音单元和高音单元得到一个一致的声学相位!

Shannon Dickson:那么分频点以外频段的相位呢?

Siegfried Linkwitz:其实,如果你按照Linkwitz-Rily滤波器来设计分频点,那么在分频点以外的频段,相位关系也是一致的。这一点和传统的并广泛应用的Butterworth滤波器不同,无论是一阶、三阶还是四阶Butterworth滤波器,它总是存在一个相位偏差。

换言之,高音单元和中低音单元的声学相位有一个90度的偏差,在-3db点,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0.7的振幅,然后你将两个相位差为90度的0.7矢量合成,会得到一个平直的曲线——轴向频响曲线平直。

但如果稍微离轴一点,其中某一个单元的相位差就会加大,因为声波传播路径的长短差别在加大,这样你的离轴曲线就或者会出现峰或者谷。

在任何情况下,离轴响应都有可能出现最大声压,这完全是听觉可辨的,离轴曲线如果出现了峰,和房间反射相作用,那样会使音色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原理上来说,一阶分频器可以在时空的某个点上产生完美的相位一致,但是我觉得你不能只从一个点的测量结果来评判扬声器的性能。实际中,听音室的离轴响应曲线也是评估扬声器性能的重要标准,毕竟扬声器的扩散特性加上反射声的影响,才是你耳朵最终听到的声音,毕竟我们不是在室外或者消音室听音乐。

对于理想的Linkwitz-Rily滤波器而言,轴向的合成曲线是平直的,这一点和理想的Butterworth滤波器是一样的,但是Butterworth在离轴时会有峰谷,而L-R滤波器则不会(它是平缓的衰减),而且绝对不会有超过轴向曲线的峰;Linkwitz-Rily滤波器的相交点为-6db,振幅为0.5。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我们谈论的滤波器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声学滤波器,它的发生形式是指声学上的,而不是物理形式。

这样来讲吧,如果我们想得到一个正确的声学曲线,滤波器的物理形式不可能像书本上那么简单,无论是Linkwitz-Rily滤波器还是Butterworth滤波器都一样,不可能一个物理形式的Butterworth滤波器可以产生一个声学的Butterworth滤波器曲线,你要知道,单元的原始曲线也要起作用的!

摘自 www.hifidiy.net

millwood0 发表于 2011-9-24 08:08:16

"音源,功放,音箱。 "

speakers are by far the most difficult to diy.

software (CDs / DVDs / music storage etc.) are the most expensive to build.

if you budget for a decent system, 1/2 - 2/3 of that money goes to software; 30% to speakers. and no more than 10% to electronics.

wmmhades 发表于 2011-9-26 14:59:31

音箱,话说2个字的回复比较危险

a3630950 发表于 2011-9-27 12:15:29

当然是喇叭啦!

a3630950 发表于 2011-9-27 12:15:43

当然是喇叭啦!

wyr7728 发表于 2011-10-7 21:33:59

音箱

zfhhs 发表于 2011-10-8 12:11:22

音箱,声学处理。
功放,屏蔽处理。
这两个地方比较难吧?
能响很简单,做精品,很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认为DIY音响哪部份最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