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bottom↓
回复: 12

你可以接受多贵的声卡?

[复制链接]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10-10-5 0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以内?1K以内?1W以内?1W以上?

看看这些声卡如何?O(∩_∩)O~
http://s.taobao.com/search?q=%BB%F0%CF%DF%C9%F9%BF%A8&commend=all&ssid=s5-e&search_type=item&atype=&filterFineness=

阿莫论坛20周年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爱护!!

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现在想起来,还好我没有珍惜……

出0入0汤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自高清音频论坛
原链接:http://www.hdaudio.cn/bbs/thread-20-1-1.html


建议理性发烧和对于有源音箱的看法

目前全世界的录音棚90%以上的主缩混音箱为有源音箱.它解决了不同录音棚声音标准统一的问题.在很久以前.老录音棚监听系统在有源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的年代.使用不同品牌的功放去推同一品牌的音箱.导致了声音的偏差很大.所以有一段时间某些录音师的录音在某个录音棚里非常的棒.而其他录音棚里出来的声音就完全不同.录音师去到其他的棚里无法立即开展工作.必须要花很长时间去适应同一个音箱而不同的声音.(很郁闷...).有源监听音箱的出现完全的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可以令到录音师在不同的棚里工作的时候能把握到同样的声音.缩混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能保持一惯的风格.

现在大部分音响发烧友也是在家里使用被动式的音箱然后使用不同的线材和功放来推.声音的偏差更是大.而且还打算能真实的还原出录音棚里的声场和声音品质.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是录音师也是玩过HI-FI.我的作品去到很多个发烧友家里.很少有音箱是能准确的回放出我原来设想的音色和声场.当然很多人会讲.那你不是一名优秀的录音师.好的录音师作品肯定是在所有的音箱中都一样的.对!!能说出这句话的朋友一定是个行家(赞哦!).很有经验!.但是..... 我在强调的是准确的回放.在声音品质上的准确.那就需要相同的音箱来回放.包括音箱的角度距离和摆位(当然还包括DA解码系统).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再现录音棚里准确的状态.那你最佳的选择就是使用跟录音师一样的音箱.就跟以前古典录音最常使用的B&W 801缩混.然后很多音乐爱好者在家里也购买了一套801来回放.包括使用跟录音棚一样的功放线材.然后真切的感受到录音大师的缩混功力和音乐的震撼力.希望看这篇文章的朋友看清楚是"准确回放".不是根据喜好回放,难道"发烧"最早的初衷不是为了准确吗?不准确何来保_真?.呵呵切记看清啊.不然我等于在这里引发了一场口水容积计算比赛.....我多次强调准确回放.是因为许多音响论坛为这个"回放".N多人牺牲了N多细胞...如果你不在乎原本的声音.只是单纯听音乐.其实200多元的多媒体音箱足矣!
我知道很多发烧友经常以音响系统的价格做为评判的首要标准.(我以前也这样..... ) .现在我要讲的是没错.这是对的.(废话...)在CD刚刚出现的时代确实是这样.因为原因很简单..为了伺候这"CD".各种牛X技术出现....例如:悬浮结构.独立唱盘.数字相位锁定电路.超级稳压电源..全部是为了它这个家伙....为什么呢?呵呵.就是CD一出生就有个毛病...."jitter".学名叫"时钟抖晃".因为它没有数据校验和时钟锁定.导致了光盘在不同的设备里产生的jitter不一样.而且这个jitter是音质的最大杀手.他不但对CD盘体材料质量和透光度有讲究..还在读取的时候光头功率的不稳定也会使他频繁出现.也会在传输和解码过程中不同的线材里出现...所以对这一整套系统都要非常的小心伺候...完全是大爷作风..不小心就感冒流鼻涕(声音难听)...但是这毛病恰恰成了发烧友们的谈论和自豪的焦点.也成了口水战的起因.(嘿嘿..想起当年我也骂过几个战役...^_^!).光在读取解码部分就已经占掉了音响系统成本的30%.哇...$$$$$$..多少M就花花的留在了那堆成本只有几千元的电子元件上....其实今天的时代.只需要你购买一块达到录音棚指标的专业声卡加台笔记本电脑就完全可以打败一套价值20万的CD解码系统...接下来的模拟放大和音箱部分其实就是见人见智了...只要有了好的音源.一般的音箱和功放其实都不会太糟糕.呵呵.这是我的实在话..所以大家愿意的话其实可以换下你家里的CD机.接上一块火线声卡播放我们提供的HDAUIO文件试试你家里的音箱和功放...声音不好你拿刀 来我家!我请你吃西瓜 !....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要讲讲我们成立HDaudio论坛的目的....( 喂..别睡了..醒醒...对!说你呢..擦掉左嘴角上的口水...).其实我是建议和希望大家能用录音棚里使用的专业音频卡和有源监听音箱来听原始高品质的声音文件.真实的感受录音师和制作人当时混音的状态和想法.而且记住不仅仅是音乐录音棚的声音.还包括电影电视后期录音棚里的声音也是...他们使用的都是几乎一样的监听系统.如果我们能尽可能的统一我们录音师和大家家里的音响系统.那这对音乐和影视制作界是一创举.能造福大家的钱包和耳朵..所有录音师和制作人都会更认真的针对你家里的音响系统缩混声音.准确而舒心的为你创造快乐.

出0入0汤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1: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有一句话 我特别摘下来
“其实今天的时代.只需要你购买一块达到录音棚指标的专业声卡加台笔记本电脑就完全可以打败一套价值20万的CD解码系统..."
头像被屏蔽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10-10-5 01: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出0入0汤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1: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只是比较放音的音质呢? 火线声卡和CD比较? 高清音频的规格比CD高了如此多!


为啥普通声卡只有2496的?只有火线声卡有24192?

难道火线传输速率比PCI还高?

为啥板载声卡却可以设置24192?


好在我是木耳,win7的声音我已经能满足了。

出0入663汤圆

发表于 2010-10-5 02: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4楼】mjsong
如果只是比较放音的音质呢? 火线声卡和cd比较? 高清音频的规格比cd高了如此多!
为啥普通声卡只有2496的?只有火线声卡有24192?
难道火线传输速率比pci还高?
为啥板载声卡却可以设置24192?
好在我是木耳,win7的声音我已经能满足了。
-----------------------------------------------------------------------

不是传输率的问题,是成本问题,没几个人买套电脑是为了听HIFI的,这个市场很小。新的板载声卡支持24/192,是因为HDA规范说必须支持,为高清影音铺路的。
PCI声卡也有24/192的,例如Onkyo SE-200PCI,Audiotrak Prodigy 7.1 HiFi,都是顶级HIFI声卡(X-Fi就不说了,评价一般般)。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10-10-5 06: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自高清音频论坛 "

what s/he wrote was true in the 1980s and maybe early 1990s. jitter is a non-issue today.
头像被屏蔽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10-10-5 06: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出0入0汤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17: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 o ⊙ )啊!  I‘m OUTMAN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10-10-5 18: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板载的足以。一般都不是录音师,要声音好就搞个外接DAC,性价比比声卡好多了,不用那些多余的功能买单。觉得拿电脑来烧音乐感觉不好,总是不上档次的感觉,怪怪的感觉。术业有专攻,音响回放不是电脑的强项.

出0入84汤圆

发表于 2010-10-5 19: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10年前用过罗兰的声卡,当时大约是4K多的样子。声音不是普通声卡所能比的,当时似乎很多声卡都是FM音源,似乎现在的板载声卡也是FM音源,这个和PCM音源有很大的差距,听音乐时很多细节是无法表现的,PCM音源的采样也有差别的。
   当然对于要求不是太高的音乐或电影FM音源听听就可以了。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10-10-6 20: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0楼】czzhouyun
10年前用过罗兰的声卡,当时大约是4k多的样子。声音不是普通声卡所能比的,当时似乎很多声卡都是fm音源,似乎现在的板载声卡也是fm音源,这个和pcm音源有很大的差距,听音乐时很多细节是无法表现的,pcm音源的采样也有差别的。
   当然对于要求不是太高的音乐或电影fm音源听听就可以了。
---------------------------------------------------------------------

貌似FM与PCM不是一个同一范围的概念吧?FM好像是指MIDI之类的音乐文件的音符合成方法吧,即MIDI记录的音符怎么生成相应的DA数据。应该是FM合成与软硬波表合成之分.听WAV之类的文件还是输出文件本身的PCM数据的.只是可能有些声卡播放不同采样率时需要SRC会造成音质下降,另外DAC部分的用料与布线才是音质根本区别之所在.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10-10-8 00: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坛看到的第一篇好文章,学习了。。。。。。。。
回帖提示: 反政府言论将被立即封锁ID 在按“提交”前,请自问一下:我这样表达会给举报吗,会给自己惹麻烦吗? 另外:尽量不要使用Mark、顶等没有意义的回复。不得大量使用大字体和彩色字。【本论坛不允许直接上传手机拍摄图片,浪费大家下载带宽和论坛服务器空间,请压缩后(图片小于1兆)才上传。压缩方法可以在微信里面发给自己(不要勾选“原图),然后下载,就能得到压缩后的图片】。另外,手机版只能上传图片,要上传附件需要切换到电脑版(不需要使用电脑,手机上切换到电脑版就行,页面底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mobbs.com 阿莫电子技术论坛 ( 粤ICP备2022115958号, 版权所有:东莞阿莫电子贸易商行 创办于2004年 (公安交互式论坛备案:44190002001997 ) )

GMT+8, 2024-6-7 18:16

© Since 2004 www.amobbs.com, 原www.ourdev.cn, 原www.ourav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