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bottom↓
回复: 334

[OurDev开源充电器][任务1] 1.智能充电器原理图 + PCB V2.1 发布 (最后更新:08年05月2

  [复制链接]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1-28 21: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还没来得及看呢

阿莫论坛20周年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爱护!!

月入3000的是反美的。收入3万是亲美的。收入30万是移民美国的。收入300万是取得绿卡后回国,教唆那些3000来反美的!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1-28 22: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叫手快,呵呵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1-29 1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 PT1102 没有用过,应该是没有2575/6来的常用的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1-30 09: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Grant持相反意见.

多留点敷铜固然有用,但是决没有散热器有用和直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220封装的远比so-8封装的容易得到.
我们不只是工作在5V环境下,我们需要考虑更多,我们最大工作电压28V,我们就应该依照我们的最大值做极限计算才行.
TPC8103固然有11安培,但是Pd只有2.4瓦,而我们的极限最大输出功率需要 28V * 2A ,也就是 56W.
这个可以吗?

还有,对于超快速充电(也就是常说的一小时充电)的算法,损耗很大的,大到有些厂家都已经使用风扇了.
从抄袭成功者的角度上考虑,我认为使用So-8并不合理,散热绝对是问题.


以上为个人意见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1-30 14: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选择220封装,增加散热器也就1、2块钱,成本并不会增加多少。

如果Grant不考虑16伏以上的电池组,那么如 hebj  所说,这个发热量也够呛啊!
如果确定了So-8封装,对于想改为220的朋友来说,很多不方便。除非线路板上放置双位置,进行选择性安装。

放不放在外壳里面,关键在于外壳是不是能够空气流通,如果空气能够比较好的流通,那么和没有外壳时的散热情况基本上差不多的。
散热的时候 我们一般分为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有没有外壳无所谓,只要没有风扇,一般都认为自然冷却。
加了散热器仍然是自然冷却,只不过有了散热器增加了热容量和散热表面积,如果你可以使散热器周围的空气纹丝不动,一样可以热爆掉的。
强制冷却,一般都是使用风扇,强的有用水冷的,更强的还有用压缩机的。相信大家见过不少。

UNiROSS(欧力)那款超强的15分钟快冲,就使用了风扇做强制冷却,超强的。之前看过有人拆解过,猛人!

还有模型界的朋友们用的东西,听说也是非常不错的东西。上部的那一长条散热器够大的。



有些意见上,我和Grant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我希望做出来的东西能够向上面两种东西的性能相靠齐,而不是做出一个马马虎虎的东西。当然我也知道,摩天大楼不是一天盖起来的,至少我希望我们的目标要高一点。


我一开始就想过,如果我们的充电器成型,如果有人投入开始作为产品生产,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到底算是什么货色?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到底给谁用?
如果只是作为每个人自己的小玩具,我觉得对于整个项目而言是有害的。项目需要有实际存在、应用的意义,只有有了实际的价值,相信才能吸引更多的朋友来参与。参与的人多了,内容充实了,这个开源项目才变得有意义,否则不过是后花园的观赏物。

定下一个60元的成本限制,我以为不是很好,我们的对照物是什么呢? 是那种四五百甚至于上千元的高档东西,还是市面上那些一百来块的常见货色?


就谈到这里了,鄙人愚见。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1-30 16: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的很多定义和之前写道的那个 KSII 充电器是差不多的,算是一个小功率变形。

如果转换成产品没人要,我认为很可悲。

KSII 目前价格大概 400-500块吧,不是很清楚。我们作为小功率型,功能还是基本一样的。如果对这个KSII没有产生可比性,我觉得会比较悲哀。
60块钱,能够搞成KSII的一半,估计就有人来抢了。可是问题是,我们定下60块的成本,那么我们的性能目标是什么?
还有为什么定下成本60块? 就不能100块么?
控制成本? 为什么控制成本?原因是什么,目前捐助的资金不足?阿莫答应做后援的,而且不够的话,大家还是会再支持一把的。
阿莫既然决定把这个东西定性为开源的项目,那么就不再是玩具了。是需要有一个结果的,为了以后的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这个结果应该要稍微好一些才是。

成本也许可以高一些,但是性能指标要有一定的定位的。我可以容忍多一倍的成本但是相同的性能,或者相同的成本、减半的性能。但是成本再高上去或者性能再向下,我觉得就没什么意义了。(我们已经在用我们的成本和别人的销售价格在比较了,这样都比不过来,我真觉得没什么玩的了)如果只是做个观赏物,我情愿去买一个一、二百块的充电器了。
我们参加这个项目的人,相信大多数对于成本并不感冒,只要合理就行。但是大家对于性能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我们一次肯定是不可能达到那么多的,需要分阶段实现。但是每个阶段都应该能够有点明确的性能指标,现在是大家都一头雾水。
Grant坚持5V是关键指标,相信很多充单节电池的也会有这样想,那么我们的终极目标应该是Uniross的15分钟快冲,然后分开一步一步地走。如果定性为多功能的充电器,能够适用多种电池、电压,我们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类似 KSII的充电器,然后再来一步一步的走。

这一步一步走的过程中,我们每一步都有不同的任务,或者每一步增加一类功能,但是对于任务、功能的要求都是要以最终目标来定的。

说句不好听的,因为大家并非一个紧密的团队,对于定下的目标,能够完成个七七八八就差不多了。于是乎,我们定下15分钟的目标,最终可能实现了一个30分钟的充电器(也很不错了),如果我们定下个1小时最终可能就能2小时而已。
能不能实现这么快速的充电,算法固然重要,但是硬件也要支持才是,硬件不支持,一切都是空谈。硬件有余量,软件就有改进提升的空间,硬件是死的,软件是活的。
Grant说需要的可以自己换器件,这其实算是在分割团队了。别人提出来,就是考虑到这是一个整体团队,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让他们自己换,其实就在使提出意见的人认为“我不在团队思考范围以内”
我们都需要综合考虑很多问题,简单的回绝是不合适的。希望Grant能够综合考虑一下大家的不同意见。

我们做这个项目,目标是什么?(大家做个选择题吧)
1 学习各种充电算法以及控制方法
2 学习使用单片机以及PWM等部分的运用
3 充充日常的各种小电池
4 学习并实践快速充电理论
5 需要经常进行大容量电池的充放等实际要求
6 闲着无聊,玩玩而已
7 显摆的玩具
请选择: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1-30 17: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源项目的头是很难开的,开难了,实现不了,无法继续下去。开容易了,没有人愿意参与,也就夭折了。

所以这个开头需要有一定的难度,至少在某些指标上要能够有所体现。

顺便说一下,我的观点,如果我们的充电器只是最终供大家学习的,应该改名智能充电学习板,而不是充电器。我们需要把这个东西做到能够吸引到某些发烧一点的用户。这也是对于我们这个项目的肯定。

我们的东西确实不可能一次做到很好,需要一步一步来,但是每一步都要有一个脚印,都要扎实。
我们对于每一步都应该是使我们向目标更加靠近。有些话,不说了,看另一个帖子里面回的内容吧。

事情起源不过是 Mosfet 选择

说说我自己做选择题吧  1、3、4、5
我算是半个用户,所以要求特别多,呵呵!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1 09: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回答一下 Grant的问题吧
   1)、是否使用MCU做过充电器(快充型的)?
   做过MCU的充电器,一般型的,2-3小时左右吧(2000多mAH的电池),对于结果不是很确信,因为没有放电测试设备。

   2)、是否了解过NiCd、NiMH、Li+三种电池的充电特性?
   一般性了解NiCd、NiMH电池的基本特性,并了解铅酸电池特性。

   3)、是否了解快充、脉冲、恒流、恒压等充电方式的原理?
   对于充电算法和原理,我想我还是知道一些的,虽然不充分、不扎实。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面已经分析了一遍5V系统的劣势,所以即使所有人都只是充4.2伏以下的常规电池,我依然坚持使用7V以上的供电,甚至于使用12伏的电源。

你要是有个吸引人的Demoboard,我确信还会有更多的人会参与进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捐资支持的。不要在一开始就在经费上束缚自己的思路。毕竟如 安哥 所说,这个东西终究不会是个产品,成本自然不会有太大的约束。

To:hebj
2安培10伏,mos温热,别忘了这是20分钟,如果是10个小时呢?
关于电感的发热问题,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人提出来,这个确实是问题,开关电源的变压器、电感都是存在温升的,需要考虑的。

To: Grant
“60度也可以煮鸡蛋吧?一般MOSFET的温度都可以到150度”  ????
别忘了,没有外壳的,你打算把手上烫多少个泡呢?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1 12: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boost状态,输入10V 输出19伏2A,输入一般5、6安培,除非你的效率实在很低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1 13: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是输入电流!!不是随便我理解,能量守恒的问题而已,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
由于Boost是可以工作在非连续状态和连续状态的,也就是说电感的电流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请参照SMPS的相关资料吧
boost时MOS电流并不完全取决于输出电流,而是要和很多因素有关的,尤其是电感的值。电感的值偏低,Mos消耗非常多,电感也消耗多,电感偏高,则输出功率上不去。而电感的计算是以设计输入电压和设计输出功率来计算的。

因为电感电压超前的关系,Mosfet在开通的时候很多时候,有电压确是没有电流的,等到电感的电流过来了,Mosfet基本上也就可以关了。所以Mos消耗并不大。(在电感电流非连续状态)
在电感电流处于连续状态时,将有开始的一部分电流通过Mosfet释放,而主力的电流过来前,Mosfet必须关闭。也就是说,输出端的电流都不是从Mosfet 来的。

如果设计的功率比较大,且处于非连续状态,Mosfet甚至于可以几乎0电流。


我不知道你的设计指标是什么,所以我也不可能估算出你Mos的电流时多少。我只能通过你给出的一般指标进行推算,如果19V/2A作为最大输出,10伏是最低输入,可以推算你的 Ipk(Mos冲击电流)大概是 21安培。这个值肯定和你实际值不一样,因为我不知道参数。

而Buck则是不一样的,所有的输出电流都是经过Mosfet而来的,损耗也是经过Mosfet的。当然Mos的冲击电流会比Boost小4倍左右。但是一般不会有非连续状态出现。连续工作电流是连续经过Mos的。

分析手方法是不一样的,简单的就结论作出对比并不合适。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1 13: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到一点思路

如果我们的Buck实用N-mosfet,然后使用电荷泵形式的驱动芯片,类似IR的2103等之类
我们就可以彻底避免出现mosfet常开的问题了。

2103在驱动高端的N-mosfet前,需要给电容充电,然后用电容内的电量去驱动高端的N-mosfet,但是由于电容的电量是有限的,当电量释放完,mosfet只能是自然关闭了。

供大家参考吧!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1 16: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感发热有很多因素的,
磁性材料比较关键,不同的磁性材料适应的频率是不同的,频率等级用低了只能是增加磁损,也就是增加了磁芯的发热。
还有就是漆包线的选择不合理,太细了,同样容易发热。
不同的磁芯规格达到相同的电感量,对应的匝数是不同的,选错了磁芯规格,增加了很多匝数的话,发热也会很厉害的。

都是学来的,不是自创的。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1 20: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一点,双电源运放+/-电源不相等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除了输出极限不同外,其他没有仔细研究过。

我也曾经担心这个-5V的问题,但我没有什么理由去支持自己的担心。

Bill,说说你的具体理论呢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3 0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否定掉 TPC8103的几个理由

1 需要兼容最高至28V电压,而TPC8103的Vds最大只有30伏,不合理。除非把初期定义的上限电压降到20V以下。
2 TPC8103关于Id的温度定义不明确,一会说小于150度,一会儿又最大只能52度。不能帮我们明确其高温时的最大电流。
3 TPC8103的Pd值,在温度升高后急剧下降,需要考虑。对于长期工作的影响不利。
4 P沟道的管子本来选择就不多,设计使用So-8封装,给需要替换的朋友带来非常多的麻烦。(太难买了)
5 发热的问题,并非简单算出损耗P就可以,我们有大约0.3-0.4W的损耗(算比较低的了,安哥只算了导通损耗,没有计算开关损耗),我们还不能明确我们的散热效率是否可以支持。散热效率如果不好,可能热平衡的温度就会很高(50度的温度,对于没有外壳的设备,不低了)。
6 N/P Mosfet的开关电压,普遍使用的等级为1.8v、2.5v、2.7v、4.5v、10v。选择4V作为开关电压,不通用,不便于替换。

还有关于Pd也就是 Power Dissipation 的概念,希望大家仔细研究一下。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3 21: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解释一下那个 On - Off / Off - On 的问题吧

我们宏观上看Mosfet就只是开和关,微观上不是这样的。我们通过自己的驱动线路往G极上充电荷,事实上电流有限,所以充电需要时间,根据G极电荷上量的不同,导致导通状态是不一样的。
安哥 计算了这个过程中 G 极上消耗的功率,但是没有考虑这个过程中Ids导通的状态。我所说的开关损耗主要是指这个Ids的过程,这个过程中,Mosfet工作状态类似于晶体管,处于放大区,P = U * I,管压降与电流的乘积。这个过程中的Rds,决不是23毫欧这么简单的。
类似于从无穷大渐变至标称的Rds,当然不是线性变化的。

关断过程也是一样的。

根据驱动电压的高低不同、mosfet的G极电容、驱动电阻的大小 以及 驱动回路的设计不同,这个开关的过程的时间是不同的。可以很快到几十ns,也可以慢至数十us,甚至与几百us。
对于PWM调制的使用方式,这个损耗是占主要成份的。

我能理解这个过程,但是我并不会计算(我个人认为很难算),希望有会计算的朋友仔细说一下。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4 08: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我也有的,呵呵

计算出来的东西和实际的会差很多很多,有时候可以差一个数量级,哈哈!尤其是这种黑箱计算的方法,使用的作者的经验值进行计算的。

所以之后出来的效果可能比这个预估的还要大,当然也可能会比这个小(可能性不大)。

安哥 是单身吧,呵呵。我晚上已经抽不出那么多时间了,真羡慕安哥的自由啊!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4 10: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To 安哥

效率是和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有关系的,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效率可以高到95%,可是在很差的状态,可能只有50%-60%。
平均效率可以做到80%,这个是常见的。

我们的工作态一直是在移动的,或者说会变化的,也就是每时每刻对应的效率点会不同,比如5V充1.2伏的状态 和 5V充3.6伏的状态就完全不一样,这两个状态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可能一个状态效率90%,另一个可能只有70%,这些是正常的。

黑箱估计出来的也只平均值。

我一开始说,Mosfet只用到标称值的50%,就是因为这些东西。
所以我认为,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余量。

目前已经出现了,讨论过多引起的时间拖延的问题,我个人必须为此检讨一下。
为了能够尽快继续接下去的工作,建议线路板进行双安装位的预留吧,输入电压暂时不进行讨论,依然为之前的5V 和 8-28V双输入。
驱动部分劳烦 安哥 Grant 做一下 推挽式的修改。我想这样应该就可以了。

关于电压以及其他部分的讨论,我们暂时先停一下,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试验证据,也就是说需要有第一版的硬件才能得出结论的。
关于使用自举驱动N-mosfet的方案,在目前而言不现实,因为在5V环境下没有足够的使用经验,在大于10伏的情况下,使用比较多。

劳烦 Grant 安哥 了。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7-12-7 12: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5V能不能用不知道,我认为不是很理想的。
我给一个成熟的线路,之前一直用在12-70V的环境的,10V以下没有用过。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8-4-14 12: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恭喜,哈哈,安哥辛苦了
回帖提示: 反政府言论将被立即封锁ID 在按“提交”前,请自问一下:我这样表达会给举报吗,会给自己惹麻烦吗? 另外:尽量不要使用Mark、顶等没有意义的回复。不得大量使用大字体和彩色字。【本论坛不允许直接上传手机拍摄图片,浪费大家下载带宽和论坛服务器空间,请压缩后(图片小于1兆)才上传。压缩方法可以在微信里面发给自己(不要勾选“原图),然后下载,就能得到压缩后的图片】。另外,手机版只能上传图片,要上传附件需要切换到电脑版(不需要使用电脑,手机上切换到电脑版就行,页面底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mobbs.com 阿莫电子技术论坛 ( 粤ICP备2022115958号, 版权所有:东莞阿莫电子贸易商行 创办于2004年 (公安交互式论坛备案:44190002001997 ) )

GMT+8, 2024-4-28 19:43

© Since 2004 www.amobbs.com, 原www.ourdev.cn, 原www.ourav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