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bottom↓
回复: 3

向杜医生致歉

[复制链接]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09-12-17 09: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没有给南昌的杜医生个回复,太没有礼貌。前天,我给他打了个电话,表示了歉意,心里总算平衡了一点。

磁悬浮用于无线内窥镜,显然不是我等努力可以实现的。
无线内窥镜是一个MEMS产品。今后几年会很快发展的。但作为兴趣爱好,还是一个不错的项目。

几个信息:
1.   拥有两项美国专利的肖国华团队 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500万资助        长江日报消息
  肖国华1998年获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电子工程及电子光学博士学位,他将在美国硅谷开发的“巡航”系统带回武汉。这是一种可定位可控制的胶囊内镜,运用光电子技术后,医生通过分析图像就可了解病人消化道状况。目前该样品已试制成功,即将进入临床阶段并将申请两项美国专利。专利的内容可能有关“消化道巡航系统”
    另据报道,肖国华成立的公司好象安康科技有限公司。
2.  重庆大学早在863计划中就有项目在做。04,05年就有皮喜田老师他们研发的“给药系统”。

(原文件名:2005年重庆大学研制的磁定位跟踪系统.JPG)
3.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在国内是“胶囊内镜”批量生产单位,但主要用于小肠镜。名称叫OMOM胶囊内窥镜。
    有关信息可在网上查“王金山--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想,其产品之所以用于小肠镜,一是小肠检测是空白,二是杜医生的构想要实现不是容易的事。

无线内窥镜在国外,日本,英国,德国,以色列都有发展。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事。

2个图片给感兴趣的朋友。

(原文件名:日本NORIKA3的基本结构.JPG)


(原文件名:自游动摄像胶囊.jpg)

关于杜医生的构想,容我迟复。

出0入0汤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0: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山的故事

王金山--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5)
http://www.rztong.com.cn/newshtml/200731/ns11655.shtml


王金山,毕业于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和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历任重庆市政协委员、中国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第一届青年联合会委员、重庆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重庆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工商联常委。

1996 年成立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02 年,作为国家科技部胶囊内窥镜项目 “863” 课题组组长,专业从事微机电系统 (MEMS) 中的胶囊内镜研究,于 2004 年 6 月开发出第一代成型产品;
2005 年 3 月胶囊内镜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该项目成为中国第一家 , 世界第二家投入临床使用的胶囊内镜。
2000 年 1 月,王金山同志荣获第二届 “ 重庆市杰出青年厂长(经理) ” 称号;
2004 年 9 月,王金山 “ 全国建筑装饰优秀企业家 ” 荣誉称号;
2005 年 10 月,荣获 “ 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优秀企业家 ” 荣誉称号; 11 月,王金山荣获 2004 年度重庆市建筑装饰企业 “ 优秀经理 ” 。

假如有机会,你可以像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笔下《奇妙的航程》里的格兰特船长一样驾驶潜艇漫游人体,你会吃惊地发现,这个血肉之躯并非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仅是我们的消化系统就住着100万亿个(这意味着1后面有14个零)以上的细菌,它们属于至少400多个不同品种。有的分解糖,有的处理淀粉,有的向别的细菌发起攻击。还有一些没有明显的作用,比如无处不在的肠内螺旋体,它们只是喜欢跟我们在一起。

  当然,它们也有胡作非为的时候,所以医生有时不得不借助于某些仪器来记录它们的发狂,比如拿一根长长的管子从你的咽喉或直肠末端伸进去,拍摄下在胃肠里发生的“骚乱”情况。但这往往弄得病人不得不忍受另一种痛苦,使得不少患者宁愿放弃这样的检查诊断。

如果你能理解病人的这种额外痛苦,你就能明白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出的胶囊内窥镜有多么大的医疗应用和商业价值:患者只需像吃药一样口服下这种胶囊,它就能自动在肠胃里拍摄下病变情况,为诊断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考虑到全球胃肠疾病发病率在10%上,总人数达6亿人,若其中10%的患者使用胶囊内窥镜,仅以每颗“胶囊”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计算,就是一个1200亿元的市场。而在中国,每年就有近800万人需要进行肠胃镜检查,按上述口径计算,年市场规模不小于160亿元。

这一市场更加诱人的是,与CT和核磁共振这样的大型医疗设备相比,胶囊内窥镜就像是IT业常说的“耗材”,医院需要不断购入,而非像前者那样一次性购买即可,这种商业模式是“胶囊”的市场奥妙之所在。

这么大的市场,全球目前却只有少数几个玩家参与竞逐。以色列的Given Imaging在2001年生产出名为“M2A”(现更名为“Pillcam”)的世界上首颗胶囊内窥镜,金山科技于2004年1月成为全球第二家研制出该产品的公司,而后,只有日本的RF系统实验室和奥林巴斯生产出样品而已。

金山科技已然后来居上。其生产的OMOM胶囊内窥镜可以实时控制,从图像分辨率到每秒帧数,都遥遥领先于Pillcam,而且能在一台设备上同时进行多人检查;成本与价格也远低于对方:在上海,用Pillcam进行一次内镜检查的全部费用是9200元,而用金山科技的OMOM进行检查仅需3000元左右。

然而价格还不是金山科技的全部竞争力。

虽然Given Imaging最先涉足该领域,已经开发出适用于小肠、食道和结肠的多种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优势,但多年来始终停留在检查这一初级应用阶段,且在中国市场的开拓进展缓慢。相比之下,金山科技的整个项目分为检查、活检与施药三步,甚至在与检查相关的第一代产品出来以前,就已经在做第二、三代产品的开发,更具长期发展潜力。这家偏居重庆的民营企业更远大的志向是,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医疗器械制造商。
如果你认识1993年时的王金山,你恐怕难以把这个刚刚辞职下海、身无分文的前水利局秘书和业余诗人,与10年之后的中国医疗器械高科技制造商联系起来。

他从2000元的借款起家,几年后,就做成重庆装修业数一数二的公司,但很快地,王不再满足于账户上的数字增长。1998年金山科技成立,王在带领公司进入房地产业的同时,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高科技项目。

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是他寻觅很久后做出的选择。这项技术在生物医疗、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市场,但在当时,由于高科技风险太大,国内尚无一家企业敢投钱研发。在此之前,王金山心里也犹豫了半年多时间。

在与专家的多次接触中,做MEMS技术的想法逐渐成形。这是1990年代后期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国内外都是一片空白,这也意味着全世界站在同一个起点上。抢跑固然艰难,但一旦成功,却马上能筑起高高的门槛,将后来的竞争者挡在外面。

只是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一场轻松的赌局;所幸,这也不是一场毫无把握的赌局。

1999年,王金山到重庆大学攻读MBA时便将他的MEMS项目当作案例,和一群教授及同学不厌其烦地进行论证。无数次研讨会争论的成果是几尺高的文稿,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结论喜忧参半。尽管如此,王还是树立起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因为优势找到了,劣势也看清楚了,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就可以避免盲目的自满与无谓的泄气。

接下来的全国调研和全球调研得到的结论同样无法让人满意,普遍的论调是难度大、基础薄弱、应用前景不明朗。2002年在荷兰召开的MEMS全球峰会上,台湾从业者在白板上写了一个“奈”字,语带双关:既是指作为奈米技术分支的MEMS,也暗示其前景不过是“无可奈何”,与会的业内人士在哄堂大笑之余也感到深切的悲观和失望。王却从这次会议中看到了希望:“从最难处入手,风险最大,机会就更多。”

说服自己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却难。2000年王金山向公司提出这个项目时董事会立即明确表示反对。3位股东对王金山拿出的1尺多高的MEMS技术研发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不感兴趣:这种科研项目前途漫漫,投资等于钱打了水漂。还有位股东拍起了桌子:要是公司搞这个项目,我就马上撤资退股。
  遭到反对并不难理解。当时正值房地产最赚钱的时候,企业却突然要转型,“放着钱不赚,去搞一个毫无关联的多元化,”不是疯子又是什么呢。
握有60%股权的王是公司大股东,也是董事长,在众人的反对声中,他还是坚持“一意孤行”。

为了软化反对者的立场,王首先自己掏出600万元做基础研究,同时表示成功算大家的,失败算自己的。

600万,对于一个大型科技项目的研发,只能算九牛一毛。1年时间,600万很快就烧完了,而MEMS项目才刚开了个头,离成功还很远,若要继续研发,还需要2000万。难题又摆在了王金山和股东们面前:继续投钱,前景遥不可及;放弃投资,之前的努力等于无用功。股东们的心凉了半截,还有的人对王金山说起了风凉话:你就像西方荒诞戏剧《等待戈多》里的主角,等来等去还不知道在等什么玩意儿。朋友也都劝他,钱已经挣够了,又不愁吃喝,何苦还要自寻烦恼。
  其实,王金山的行事方法可以在他崇尚的企业理念——“狼文化”中找到解释:狼的特点之一就是敢于冒险,有一种坚韧的、战斗的心态,在狼的“词典”中,永远没有“失败”和“放弃”两个词。倔强的王金山此刻就像狼一样,一旦认准这条道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王金山还是坚持再投2000万。他向股东们问了两个问题:没有了这2000万,第一,公司会不会垮?第二,你们的生活有没有问题?股东们沉默了半晌,回答“不会”。于是,固执的股东们又一次被更固执的王金山说服了,愿意继续掏钱投资。
  2000万已经是股东们的底线了,这意味着王金山赌的这一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可是搞科研是那么容易的吗?很长一段时间,项目都没有丝毫进展,在感到郁闷、整夜睡不着觉时,曾是诗人的王金山就拿起笔写诗,有时一晚上能写七八首。一段时间下来,真是“人比黄花瘦”。

  总算苍天眷顾。就在这笔钱“烧”完之前,样品终于出来了,那一天,年近40岁的王金山和公司的员工们一起又哭又笑。2600万元终于见到东西了,股东们有了些信心,国家发改委、科委等也开始支持,项目进入国家的863计划,剩下的就是5年间不断投资,又投进去近2亿元。


时至今日,王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有人将他的执着比喻成“等待戈多”。幸运的是,王金山等待的“戈多”真的来了。2004年1月完成动物试验;

2004年10月起,“OMOM胶囊内镜”在完成了一系列国内外专利注册、产品标准编制和国家药监局的产品质量检验后,成功地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4家医院进行了临床实验。2005年3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取得了市场准入资格。目前国内有45家医院正在使用该产品。

  “OMOM胶囊内镜”作为国家“863计划”支持的MEMS领域内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医疗器械项目,其性能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先进的技术既填补了国内空白,又可以替代进口,是高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一个典型,该项目正成为重庆市MEMS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目前全球只有以色列已研制出同类产品,并生产供应。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多个发达国家都尚处于投巨资研究阶段。

金山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行开发和自己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三自之路”。3年来,金山共诞生了5项发明专利、10项新型实用专利、15项外观专利,形成了产品研发、工艺制造、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人才培育的组织体系、开发平台和运行模式。金山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崭露头角,开始实现中国医疗器械与国际品牌抗衡的梦想。

  “科技创新”让金山科技集团成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一颗闪亮明星,令中国人一下子就站到了世界的高科技舞台。在这片“平等天空”下,金山科技集团的科技创新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踏实。

3年内学会在肚里治病

目前,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50余位专家负责指导该机器人医生的升级计划。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消化道疾病治疗泰斗张齐联教授告诉记者,金山科技集团的该项升级计划是3年内让纳米机器人医生长出手和脚,学会动手术。

金山科技集团王金山董事长介绍,纳米机器人医生以纳米技术的微机电系统为核心,内置有摄像与信号传输等智能装置,外包无毒耐酸碱塑料,为一次性使用品。到目前为止,除中国之外,全球范围内只有以色列研制出了同类产品,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但产品至今还未问世。目前,以色列机器人供电能力不超过8小时,检查完小肠后就没电了;而重庆研制的机器人供电能力已经达到15小时,能够对人的肠道进行全面检查,而且在人体内拍摄的图像更为清晰。

患者可边上班边接受手术

张齐联教授介绍, 机器人医生不但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特点,还能够完整地检查小肠,而这在此前是无法办到的。

王金山称,根据升级计划,机器人医生在未来三年内,要学会以下医疗技术:当机器人医生发现可疑病变组织后,立即能伸出“手”来取样进行活检,同时,发现胃出血等病症后,可以长出“脚”来,像医生一样对病变部位进行修复和治疗。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期间可以照常上班和进行户外运动。适用的疾病不仅包括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还包括食道癌、胃癌、 肠癌的活检。这些手术目前还需要开刀进行。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负责人表示,为了满足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OMOM胶囊内镜”全球营销及招商计划已全面启动,该计划的启动旨在让更多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享受到高科技的医疗成果,让更多人在此项营销推广计划中受益。目前,一个占地133亩、总投资1.2亿元的“OMOM胶囊内镜”大规模制造基地——金山国际工业城已在重庆两路工业园加紧建设,一期工程将建设现代化的智能胶囊与图像记录仪生产线各一条,其产能将达到年产智能胶囊18万粒、设备820套的能力,并力争2010年该产品销售突破30亿元,将其打造成世界级的消化内镜品牌。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重庆市私营企业50强之一。业务以医疗仪器、MEMS系统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公司资金实力雄厚,资信程度高。几年来,金山集团本着“以人为本,回馈社会”的企业理念,坚持"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创国际名牌"的发展战略,始终贯彻以技术为先导和诚实守信的方针,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2001年以来,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家“863计划”、国际合作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资助下,在重庆市委市Z.F.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功地研制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窥镜系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项目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多项国内外专利,成为世界上第二家、中国第一家研制出胶囊内窥镜的企业,堪称“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除胶囊内窥镜之外,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正与德国合作研制“硅微型泵”。目前,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正以项目带动、产业拉动、市场启动的策略来实施金山科技工业园的建设。以胶囊内窥镜项目为主,计划投资2亿元,建立起MEMS基础研究以及相关产品开发的研究、制造基地。

出0入0汤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7: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一个报道:(老头注,这也是不受控制的)
新一代胶囊内镜有望取代传统胃镜(德国弗劳恩霍夫生物医疗技术学院)
核心提示:尽管胃镜的直观有效性为对症下药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胃镜检查,如重度心脏病患者、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严重的食管、贲门梗阻患者,脊椎或纵膈严重畸形者、可疑胃穿孔者、精神病患者等。不仅如此,传统的胃镜检查通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
   尽管胃镜的直观有效性为对症下药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胃镜检查,如重度心脏病患者、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严重的食管、贲门梗阻患者,脊椎或纵膈严重畸形者、可疑胃穿孔者、精神病患者等。不仅如此,传统的胃镜检查通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令人苦不堪言。

  近日,新一代“胶囊内镜”(Kamerakapsel)的诞生有望解决这一难题。据德国《世界报》称,日前,英国、以色列、德国三国的科研小组成功研制出一个内置微型摄像机的胶囊。病人吃下这粒胶囊后,医生可以通过胶囊内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胃部扫描和病理检测。

  相比于传统胃镜,科学家们发明的这一“温和”的新型胃镜技术,不仅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而且几乎不会引起患者任何痛苦。大多数人知道,传统胃镜总是令人苦不堪言:粗大的橡皮管插入食道,以便将摄像机和光源送达消化道深处,这必然引起舌根反应,导致患者恶心、呕吐。

  最重要的是,与问世之初相比,新一代胶囊内镜能够在食道内停留较长时间,甚至可以上下运动,任意旋转,以便观测成像。

  事实上,早在2000年,英国和以色列科学家便联手推出了第一代胶囊内镜。病人只需吞服一粒小小的胶囊即可免除胃镜插管。胶囊内的微型摄像机一旦进入人体,便会利用二极管闪光灯(Leuchtdiodenblitz)拍摄一系列照片,并用无线电波发送给负责鉴定的医师。但当时,对于“胶囊胃镜”,人们对其质疑多于赞赏,因为微型摄像机的运动难以控制。摄像机往往在几秒内便通过食道,有时甚至直接穿过胃部。因此它所拍摄的照片数量极少,且不能反映消化道的整体情况,致使深入的检查无法进行。

  之后,在德国弗劳恩霍夫生物医疗技术学院与英、以两国研究者的通力合作下,胶囊内镜技术在食道和胃部检查方面已取得不小的进展。该项目组长弗朗科·福柯(Frank Volke)认为,未来的技术可以控制摄像机在食道内的逗留时间。运动方向乃至镜头的角度。摄像机的控制装置是一块巧克力大小的磁体,该磁体可建立一个电磁场。医生可通过仪器舵操纵摄像机的运动,调节其在消化道内到达的位置和镜头的角度。

  据报道,国际研究小组的第一批试验已在猪身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们的实验对象是人类——确切地说,他们在自己身上作实验。到目前为止,研究小组已成功地让摄像机在人体内停留了十分钟。这一进展可谓是意义重大,研究者可借此清楚地观测到食道与胃之间的相互作用。(译自 德国《世界报》)

出0入0汤圆

发表于 2011-2-10 19: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不错。
回帖提示: 反政府言论将被立即封锁ID 在按“提交”前,请自问一下:我这样表达会给举报吗,会给自己惹麻烦吗? 另外:尽量不要使用Mark、顶等没有意义的回复。不得大量使用大字体和彩色字。【本论坛不允许直接上传手机拍摄图片,浪费大家下载带宽和论坛服务器空间,请压缩后(图片小于1兆)才上传。压缩方法可以在微信里面发给自己(不要勾选“原图),然后下载,就能得到压缩后的图片】。另外,手机版只能上传图片,要上传附件需要切换到电脑版(不需要使用电脑,手机上切换到电脑版就行,页面底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mobbs.com 阿莫电子技术论坛 ( 粤ICP备2022115958号, 版权所有:东莞阿莫电子贸易商行 创办于2004年 (公安交互式论坛备案:44190002001997 ) )

GMT+8, 2024-4-18 23:56

© Since 2004 www.amobbs.com, 原www.ourdev.cn, 原www.ouravr.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